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ppt

  1. 1、本文档共5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

第三讲 中国传统的 伦理道德 在文化系统中,伦理道德是对社会生活秩序和个体生命秩序的深层设计。伦理道德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也是中国文化对人类文明最突出的贡献之一。即使在今天,经过批判扬弃和创造发展的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智慧,对于人类社会的价值提升仍具有普遍意义和时代意义。 一 、传统伦理道德与中国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有两个重要的基础: 一是小农自然经济的生产方式; 二是家国一体,即由家及国的宗法社会政治结构。 在这个基础上产生的必然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文化价值系统。 在传统社会中,人们社会生活是严格按照伦理的秩序进行的,服式举止,洒扫应对,人际交往。都限制在“礼”的范围内,否则便是对“伦理”的僭越。这种伦理秩序的扩充,便上升为中国封建社会政治体制的基础——家长制。 家长制的实质就是用家族伦理的机制来进行政治统治,是一种伦理政治。 与此相适应,伦理道德学说在各种文化形态中便处于中心地位。中国哲学是伦理型的,哲学体系的核心是伦理道德学说,宇宙的本体是伦理道德的形而上的实体,哲学的理性是道德化的实践理性。 西方哲学家具有哲人的风度,中国哲学家则具有贤人的风度。 中国的文学艺术也是以“善”为价值取向的。“文以载道”,美善合一,是中国文化审美性格的特征。 中国文化价值系统的特点是强调真、善、美统一,而以善为核心。 中国文化的普遍信念是“人为万物之灵”。而人之所以能为万物之灵,就是因为有道德,因而特别重视人与人之间的“道”,以及遵循这种“道”而形成的“德”。 “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老子) “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孟子·膝文公上》) 尊道贵德的基本精神,就是强调人兽之分,突显人格尊严,以德性作为人兽区分的根本。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论语·里仁》)因而中国人都以成德建业、厚德载物为理想。 早在孔子前,曹国大夫叔孙豹就提出过“立德、立言、立功”的 “三不朽”思想:“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谓三不朽。”(《左传·襄公二十四年》)由此形成一种以道德为首要取向的具有坚定节操的文化人格。“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卫灵公》),为追求仁道,虽箪饭陋巷,不改其乐,这是一种道德至上的价值取向与文化精神。 二、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传统美德就是传统道德规范体系中的基本内核或合理内核。 一般说来,传统道德规范或德目有两种:一是由伦理学家概括出来的,或者由统治阶级提倡并上升为理论的规范;二是那些虽然未能在理论上体现和表述出来,上升为德目,但在世俗生活中得到了广泛认同与奉行的习俗性规范。前者比后者更自觉,后者比前者更丰富,并且往往比前者更纯朴、更直接地体现着某个民族的品格。 孔子建构起了第一个完整的道德规范体系,他以知、仁、勇为三达德,在此基础上提出礼、孝、悌、忠、 恕、恭、宽、信、敏、惠、温、良、俭、让、诚、敬、慈、刚、毅、直、俭、克己、中庸等一系列德目。 孟子以仁、义、礼、智为四基德或母德,将它扩展为“五伦十教”,即君惠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顺,朋友有信。 法家代表人物管仲则提出所谓“四维七体”。 “四维”是礼、义、廉、耻。 “七体”为;孝悌慈惠,恭敬忠信,中正比宜,整齐樽诎,纤啬省用,敦蠓纯固,和协辑睦。 董仲舒以后,“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成为不可动摇的金科玉律。 中华民族十大传统美德 (一)仁爱孝悌 这是中华民族美德中最具特色的部分。 “仁”可以说是中华民族道德精神的象征,虽然它曾为统治阶级所利用,但并不能由此否认它是中华民族的共德和恒德。“仁”不仅在各个历史时期,在各种道德中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高的德目,而且在世俗道德生活中也是最普遍的德性标准。 在中国文化中,“仁”与“人”、“道’是同一的,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特性。 “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孟子·尽心下》)“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 “仁”发端于人类共同生活中所形成的“侧隐之心”,即“同情心”,基于家族生活中的亲情。“仁”德的核心是爱人,“仁者爱人”。其根本是孝悌,“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论语·学而》)。孝悌之德的基本内容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它在社会道德生活中具有崇高的地位,得到普遍的奉行。 孝悌之情的扩展就有所谓忠恕之道.“忠恕”是由“仁”派生出来的,是“仁”由家族之爱走向泛爱的中介环节。 忠恕之德的基本要求是以诚待人,推己及人。具体内容是:己立立人,己达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忠恕之德的基础上,中国人形成了“四海之内皆兄弟”、“老吾者以及人

文档评论(0)

80092355km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