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习社群领导人知能研习.ppt
想一想、寫一寫、聽一聽、說一說1 我參與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的經驗有哪些? 當初是怎麼開始加入的? 這些經驗對我的意義是什麼? 從中獲得哪些學習與成長? 想一想、寫一寫、聽一聽、說一說2 對於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我最想進一步了解的有哪些? 對今天的研習,我最大的期待是什麼? 1.如何讓老師願意改變(啟動動機)?31 2.不同規模學校有效運作模式為何?需要考量因素有那些?(如:辦理老師有興趣的研習)29 3.我們能夠或需要為社群提供哪些協助?23 4.怎樣扮演成功的領頭羊?23 5.如何促進對話中專業的交流與激盪?19 6.如何進行社群主題/議題設定?17 (其他人怎麼做?)20 不為成果的社群?8 社群補助審查規準?9 如何讓老師願意改變(啟動動機)? 提供誘因:實質資源提供(設備、經費) 請資深夥伴分享 誠意主動邀請 另一種實質回饋:讓老師感受到成長 輕鬆無壓力的氣氛 先了解老師有動機的議題(符合老師的需求) 行政的支持 要有帶頭者先行 引發危機感(內部:觀課社群,帶領新進教師度過初期的困境;外部:學校被裁併) 老師有參與感與效能感:看見改變 減少限制與障礙因素(如:行政表報、人數) 不同規模、類型學校有效運作模式為何?需要考量因素有那些? 創造需求,產生平台 因應國中小、大中小型學校的不同運作模式 問題解決策略(次數成熟、專家介入時機) 行政人員參與支援 小型學校要突破缺少共同時間、資源不足的困境(如:跨校策略聯盟) 與實務需求結合(如何激發老師的需求感?) 建立合理期待 在教師上班時段內實施 “交作業”的問題 逐一啟動與結合,不要希望一下子有一大群人 我們能夠或需要為社群提供哪些協助? 敏銳覺察與判斷需求 給最大彈性支援老師提出的需求 主動關懷、主動規劃 看到成長過程,給予激勵 至少三次檢視,看出問題與協同解決 給舞台發表分享社群成果 可用問卷蒐集需求與意見 領導人很重要 讓社群成員分擔責任,增加認同感 協助申請研習時數、結合政策議題融入 串聯專業社群的遠景(長期目標),並提供支援 怎樣扮演成功的領頭羊? 能量(瞭解上級期待、了解資源、了解對象) 工作分配明確 做表率 聚焦討論 訂定具體可行、有興趣的主題 整合資源 專業 熱情 充分讓成員的專長有所發揮 引發並協助成員實現夢想 串聯成員各自的特性,成為組織發展的特色與共同方向 如何促進對話中專業的交流與激盪? 好的討論結構,如:六六討論法 好的領導人帶動討論 事先設定主題不失焦,架構明確,有備而來 人數約6-8人,人人有機會充分參與 發展信賴關係:真心說實話,不敷衍虛應 專業需求目標、實踐、 運作的角色、方式、規則 人人有貢獻 分享、肯定,也看到不足 如何進行社群主題/議題設定? 主題與教學有關,凸顯專業性 結合學校特色發展,一魚多吃 長程規劃 具開放性,可修訂補充 老師主動提出 課程與教學實務、上級政策、社會關注的議題 回饋到學生 學群共同規劃 我對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上理解與參與 教師在團體中學習與成長 學習社群與學習共同體 概念均來自英文learning community一詞 國內以往通常譯為「學習社群」 「學習共同體」的譯法應是源自日本及大陸的翻譯 由於日本佐藤學教授所著的「學習的革命」一書在國內造成轟動,因而使學習共同體一詞在國內幾成佐藤教授所主張的學習共同體專用的說法,而與過去已推動多年的「學習社群」形成區隔。其實兩者是源自同一概念。 一些與學習共同體相關聯的概念1 1980年代美國第二波教育改革中,由Holmes Group所提出的「明日的學校」(Tomorrow’s Schools)一書中強調學校應是由學習者所構成的社群(共同體) (communities of learners)。 此處的學習者,包括教育人員與學生。 一所學校或一個班級並不是一個單一的「學習者社群」(community of learners),而是許多學習者社群所構成的網絡(network)。每一位成員都可能同時參與在多個學習者社群中,而這些社群彼此間存在複雜的聯結,形成網絡化的架構。 一些與學習共同體相關聯的概念2 1990年代由Peter Senge在「第五項修練」(The Fifth Discipline)系列著作中倡導「學習型組織」(learning organization),做為企業面對劇烈變遷的生存及求勝之道。也被教育界廣泛傳播及運用 學習型組織的五項要素: 1、建立共同願景(Building Shared Vision):凝聚共識 2、團隊學習(Team Learning):發揮集體智慧 3、改變心智模式(Improve Mental Models):超越既有習慣與定見,以達創新 4、自我精進(Personal Mastery):在個人與願景間形成「創造性張力」,以超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