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爱华-求平均数问题综述.ppt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实践: 通过接近数学本质的数学经历和体验,收获一种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数学学科独特的): 问题-猜想-验证-归纳-运用 思考: 挖掘数学材料、教材背后的价值,实现数学教学的育人功能 。 ——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用数学眼光看待世界。 思考: 着眼点——改变学生学的方式 着手点——改变教师教的方式 一般的老师会按照顺序,先教学盆花图,提出问题: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15盆是什么颜色的花?引导学生先说出盆花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再要求学生说出以下三种思路(这是教材里呈现的)并做板书: (1)用单双数来判断,单数是蓝色,双数是红色,15是单数,所以是蓝色; (2)用画图的方法来判断,如用圆圈表示蓝色的花,三角表示红色的花,一直画到第15个; (3)用计算的方法,15÷2=7……1,根据余数来判断。 当学生帮助老师完成教材里的几种思路并板书后,老师带领学生讨论第二幅灯笼图。老师们习惯着这种线性结构的教学设计,使用“‘导入—讲授—巩固—作业—小结’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五环节教学法,把学生封闭在教师划定的圈子里。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开放”一些,给学生更多的主动思考的空间? 1.出示“盆花”图; 2.提出问题: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15盆是什么颜色的花? 3.探究与分享: (1)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想法写在练习本上,等一下我们一起来分享大家的想法。(学生进行着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也就有了驻足细品、回望反思、旁逸斜出的时空) (2)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大家听,到展台前面来。(学生走上讲台汇报时,是老师和在座的同学们一起与汇报的学生对话,主角是学生) (3)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同学们一起来完善补充同伴的想法,这些新的思路是他们自己的而不是老师的,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主动地思考,不是为了配合老师完成教学任务) (4)对这几位同学的想法,你比较喜欢哪一种?(还是学生个体的学习行为,便于学生以学习主体的身份,表达自己的见解) (5)我们在解决这样的问题时,先做什么(发现规律并分组),再做什么(用除法,列式计算),最后做什么(根据余数的情况,判断是什么颜色的花)(开放后的聚焦十分重要,初步建立数学模型为深入学习打好基础) (6)刚才我们研究的是“盆花”,如果是“灯笼”呢?(出示灯笼图)第15个灯笼是什么颜色呢?你先试试。(自然过渡到下一个情境,把问题引向深入) (7)谁来说说你的思路?为什么15除以3等于5,没有余数时,就一定是绿色呢?如果是第16个和地17个呢?(教师结合学生的思路,有条理地在黑板上列出算式并对应写上相关结论,在对比中重点解决余数是1、2和没有余数时怎样判断灯笼的颜色,这是学生在建构的过程中,可能遇到困难的地方,也是教学的重点) (8)出示彩旗图,引导:这些彩旗的排列规律,和前面的“盆花”、“灯笼”有什么不同,如果同样要问第15面是什么颜色的,在解决问题时,你觉得有什么要提醒同学们注意的?(这样设问,同样起到巩固和深化的作用。事实上,不一定要每道例题,都按同样的步骤一步一步教一遍) (9)(结合板书)同样是找第15个,分组不同,除数也不相同。当没有余数时,……余数是1时,……(收回来!聚焦在关键的位置) 另一位老师的教学,则更加开放: 1.同时出示“盆花”、“灯笼”、“彩旗”场景图; 2.提出问题: (1)从左边起,“盆花”、“灯笼”、“彩旗”的摆放有什么共同特点?又有什么区别? (2)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15盆花,第15盏灯笼,第15面旗子,分别是什么颜色的?你敢试一试吗?把你的想法写在练习本上。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3.展示分享。教师组织学生汇报时,重点抓住以下几点: (1)当一一间隔排列时,可以用单双数来判断; (2)“先画一画,再数一数”是一种办法,不过当数比较大的时候,就不是很方便; (3)讨论用计算的方法时,研究为什么要用除法计算?怎么列式?怎么根据商和余数判断?(特别是没有余数时) (4)同样是找左起第15个,不同的摆放,列出的算式一样吗?有什么区别又有什么联系呢?解决这样的问题的步骤和关键是什么? 我们经常会看到教学中呈现一个问题情境后,老师经常会很快就请学生起来作答,这几个学生把问题解决了,似乎就相信全班学生都会了。老师们之所以喜欢这种教学方式,也许是它既能活跃课堂又便于控制教学节奏和进程。可是,这种方式容易造成“表面的积极性”和“一切顺利”的假象(苏霍姆林斯基)。在这样的方式下,那些中等学生和思维迟钝的学生是否也有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体验,我们仍不得而知,我们有理由为他们感到不安。为此,苏霍姆林斯基的重要建议是:要把学生的独立的、个别的作业作为学习数学的基础。 “以学生为中心”——把教育的重点放在主体上的,即注重学生的经验和自发需要、兴趣,

文档评论(0)

222665722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