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传记第3节第3、4讲综述.ppt

  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体验·练一练】 一、(2015·西安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一代演员”于是之 第六、七两段,作者是如何处理详略的?为什么这样安排?(6分) 参考答案:作者对于是之的告别演出一笔带过,是略写,详写他演出后的自责和他在文章中故意隐瞒的一个细节。(2分)这样安排不仅表现了于是之在艺术追求上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2分)也表现了他宽以待人、严于律己的品格。(2分) 【微点拨】手法技巧类题目设问类型 ①引用某人的言论有什么作用。 ②某种描写体现了传主什么性格。 ③本文具有什么样的语言风格。 ④作者是用什么手法来写某人的,有什么效果。 ⑤作者写另外的某人的目的是什么。 ⑥赏析某段文字。 【体验·练一练】 二、(2015·西安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不平凡的求学生涯 【典例·悟一悟】 一、(2015·西安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百年前的李鸿章 王树增 * * 手法技巧类题目答题步骤 手法类题目答题模板 某段文字运用……手法,……地塑造传主形象,表达了作者……的情感,产生……效果,使读者…… 文章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钱伟长的形象?请简析。(6分)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传记表现手法的能力。首先,梳理全文内容:这篇传记以时间为序,选取了1931年进入清华大学、弃文从理,1940年研究板壳理论,1942年研究导弹,1946年毅然回国等事件。其次,筛查手法:除正面、直接的以事写人外,还穿插了对比反衬、同类突出、他人评价等侧面描写手法。如与其他考生的对比,爱因斯坦、丘吉尔的评价等。 参考答案:主要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①考取清华成绩优异;②弃文从理为国效力;③勤奋刻苦实验研究,并取得重大成果。④毅然回国,报效国家。 侧面描写:①出题老师改不了钱伟长的作文,只能给满分,突出钱伟长文学功底好。②历史考题许多考生望题兴叹,钱伟长却答出来,突出史学知识丰富。辛吉通过另一途径得到类似的结果,突出了钱伟长在板壳理论方面的实力。爱因斯坦看完论文后感叹,突出了钱伟长的科研能力。③丘吉尔在回忆录中赞叹,突出了钱伟长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每点2分,写出3点可得满分) 在评价李鸿章的时候,梁启超曾说,他“敬李鸿章之才”“惜李鸿章之识”“悲李鸿章之遇”。你是否认同梁启超的观点?请谈谈你的看法。(8分) 【解题导读】审题干,明要素:梁启超的观点、“敬李鸿章之才”“惜李鸿章之识”“悲李鸿章之遇”、你的看法 理文本,总感知:本题考查探究能力。梁启超的话在最后一段,用来总束全篇,揭示主旨,表明观点。所以需要梳理全文,探究“敬才”“惜识”“悲遇”的具体含义,阐发自己对这三个层面内容的理解。 首先,理清李鸿章的人生脉络:“29岁的李鸿章在翰林院的大考中名列第二”,组建的淮军深入太平军后方,支持或开创了无数个中国第一,提出在保护国家主权的前提下引入欧美资本的观点,在中日战争中迫不得已签署卖国条约,临终之际提出参与国际贸易的主张。 其次,借助评价明确作者态度。如认为李鸿章主张吸收欧美资本的言论是“石破天惊”,认为“李鸿章为大清国国计民生的近代化所奠基的所有事业,令他身后的国人一直在受益”,认为李鸿章临终前的话“在百年前的中国可谓凤毛麟角”,认为“李鸿章生逢大清国最黑暗、最动荡的年代,他每一次‘出场’无不是在国家存亡危急之时,大清国要他承担的无不是‘人情所最难堪’之事”。 最后,总结归纳文本基本倾向。从整体看,本文肯定了李鸿章的杰出才能、远见卓识和突出贡献,也分析了李鸿章命运不济的时代原因。 定角度,提观点:在对全文有了深入、全面的认识后,针对梁启超的评价,明确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加以阐述。 答案: 看法一:同意梁启超的观点。 ①李鸿章29岁便显露才识,后又组建淮军并取得平叛的胜利,创办实业并取得一定成效,故“敬李鸿章之才”。 ②李鸿章很早就认识到必须保护国家主权,要打开国门参与世界商品经济的往来,却少有人共鸣,故“惜李鸿章之识”。 ③大清国每当危急存亡时,均要李鸿章承担最难堪之事,屡战屡败又全由李鸿章承担一切罪责,无人体谅李鸿章的处境,理解其良苦用心,故“悲李鸿章之遇”。 看法二:不同意梁启超的观点。 ①李鸿章以及洋务派的主张并没有改变贫穷落后的中国,没有起到强国的作用,故“才不真”。 ②李鸿章没有认清中国帝王统治的弊端,被朝廷支使,故“识不透”。 ③李鸿章的遭遇,除了朝廷的腐败统治之外,也有其自身屈从朝廷这一重要的原因,故“遇不值得悲”。 看法三:要辩证地分析。 ①李鸿章有才识,但是没能冲破时代的束缚,其才识仅服务朝廷,故可认同不值得敬仰。 ②李鸿章有关于国家主权等的远见卓识,但这是纸上谈兵,难以实行,故可钦佩不值得惋惜

文档评论(0)

222665722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