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肠道传染病讲座
流行病学 传播途径:粪-口传播,伤寒杆菌随粪、尿 排出后,经污染水、食物、手、苍蝇、蟑螂等传播。水源污染是暴发流行的主要原因。 易感者:人对本病普遍易感,病后可获持久 免疫。 典型临床经过分4期 潜伏期:3~35天,平均7~14天。 1、发热初期:起病缓慢,体温呈梯形上升,一周内达39-41℃,常伴全身不适、乏力、纳减和腹胀、便秘等,少数腹泻(相当于病程第一周)。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2、极期:相当于病程第2-3周 高热:多数呈稽留热,少数呈弛张热或不规 则热,持续10-14天。 消化系症状:食欲不振、腹胀、便秘或腹泻,右下腹轻压痛,舌苔厚。 神经系统症状: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听力下降、对周围呈无欲状态。重者出现谵妄、昏迷或出现脑膜刺激征 3、缓解期:病程第3-4周。体温出现波动,逐渐下降、食欲和腹泻等症状好转。本期仍可出现各种并发症。 4、恢复期:病程第4周后体温下降至正常,一般一个月左右可完全恢复。 主要并发症:肠出血、肠穿孔、中毒性心肌炎、中毒性肝炎、支气管和肺炎。 临床表现 临床诊断 流行病学史 原因不明高热持续1-2周以上伴表情淡漠、相对缓脉、肝脾大、玫瑰疹、白细胞减少(嗜酸细胞减少或消失)和腹胀者。 肥达氏反应“O”抗体凝集效价1:80,“H”效价1:160,恢复期效价增加4倍以上者。 确诊标准:血、骨髓或大便培养检出伤寒杆菌。 治疗 一般治疗和对症处理 按肠道传染病隔离,临床症状消失后5-7天送检粪便培养,连续2次阴性解除隔离。 饮食:发热期流质或无渣饮食,热退2 周后恢复正常饮食。 便秘者禁用泻剂。 治疗 病原治疗: 喹诺酮类:为首选药物。环丙沙星、氧氟沙星或左旋氧氟沙星,疗程14天。孕妇和儿童慎用。使用期间观察血相变化。 氯霉素:25mg/kg,分次口服或静滴,疗程2周,注意血相变化。 复方新诺明:2# 每日2次,疗程14天 头孢菌素:二、三代头孢菌素适用于孕妇、儿童、哺乳期妇女和对氯霉素耐药伤寒 治疗 并发症治疗: 肠出血 肠穿孔 中毒性心肌炎 细菌性食物中毒 定义:是进食被细菌或细菌毒素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急性感染性中毒性疾病。 分类:胃肠型 神经型 胃肠型食物中毒 概述:胃肠型食物中毒多发生于夏秋季。特征为潜伏期短,进食后数小时发病。常集体发病,以急性胃肠炎为主要表现。主要为腹痛、呕吐、腹泻,可伴发热等症状 病程短,多在1-3天恢复。 胃肠型食物中毒的病原 沙门氏菌:最常见 鼠伤寒沙门氏菌等 副溶血性弧菌: 大肠杆菌: 变形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蜡样芽孢杆菌 大肠杆菌性腹泻 肠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婴幼儿水样或蛋花汤样便 肠产毒性大肠杆菌:引起病人霍乱样水样便 肠侵袭性大肠杆菌:病人发生细菌性痢疾样便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病人早期为水样便,后为血便 肠集聚性粘附大肠杆菌:与小儿顽固性腹泻有关 其它细菌引起的腹泻 由空肠、结肠弯曲菌引起的肠炎分布较广,可引起人以及一些家畜或家禽的腹泻,主要症状有发热、腹泻和腹痛,少数有呕吐,与细菌性痢疾相似,但病情较轻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病是主要引起急性肠炎或急性胃肠炎 流行病学资料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一般夏秋季多发 有不洁饮食(水)和/或与腹泻病人、腹泻动物、带菌动物接触史,或有去不发达地区旅游史 如为食物源性则常为集体发病及有共进可疑食物史 某些沙门菌(如鼠伤寒沙门菌等)、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轮状病毒和柯萨奇病毒等感染可在医院产房婴儿室、儿科病房、托幼机构发生暴发或流行 临床表现 腹泻,大便每日≥3次,粪便的性状异常,可为稀便、水样便,亦可为粘液便、脓血便 可伴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发热及全身不适等 病情严重者,大量丢失水分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甚至休克 实验室检查 粪便常规检查:粪便可为稀便、水样便、粘液便、血便、或脓血便。镜检可有多量红、白细胞,也可仅有少量或无细胞 病原学检查:粪便中可检出霍乱、痢疾、伤寒、副伤寒、肠致泻性大肠杆菌、沙门菌、轮状病毒或蓝氏贾第鞭毛虫等,或检出特异性抗原、核酸或从血清检出特异性抗体 胃肠型食物中毒的治疗 一般治疗:休息,清淡饮食 对症治疗:止吐、止痛、止泻 病原治疗:一般不用抗菌药物 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 发病机制 EHEC O157:H7毒力强,很少量的细菌即可使人致病,对黏膜细胞的破坏力大,一旦侵入人的肠内,依靠其粘附因子——紧密黏附素依附肠壁滋生并释放VT毒素,引起的肠上皮损伤,VT毒素可穿越肠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循环,造成肠道、中枢神经系统及肾脏损伤 大肠杆菌粘附肠壁的过程 流行病学 O157∶H7大肠杆菌感染是一种食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