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式光缆设计中土壤电阻率及其测量-ok.doc

埋式光缆设计中土壤电阻率及其测量-ok.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埋式光缆设计中土壤电阻率及其测量-ok

埋式光缆防雷设计中的土壤电阻率及其测量 中国通信建设北京咨询设计二分公司 傅来芳 摘 要 本文先指出了直埋光缆遭受雷害的危险及雷害比较高的地点,从而介绍了雷暴日的意义、统计方法及选用敷设排流线的保护措施。重点介绍了土壤电阻率ρ的物理特性、采用四点测量法的公式及测量方法。 关键词 雷害 雷暴日 防雷线 土壤电阻率 引言 通信行业标准YD5137-2005《本地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规范》和YD5102-2005《长途通信光缆工程设计规范》中,在光缆线路防雷一节规定:年平均雷暴日数大于20的地区,以及有雷击历史的地段,光缆线路应采取防雷保护措施。 一、雷电对直埋光缆线路的危害 光缆受雷击之害是众所关心的,这是一个对直埋式光缆和架空光缆都存在的实际问题。 事实证明,在雷暴多发的地区,雷电对于直埋光(电)缆线路的危害很大,特别是在20世纪九十年代以前,用对称电缆、同轴电缆作为国家通信网的主干传输线路时,由于缆中的传输介质为导电材料,往往造成电缆线路的完全中断或通信质量的明显下降。九十年代以后,直埋光缆线路成作为各通信运营商构成通信网的主干传输线路,由于其光缆中的传输介质(光纤)为不导电材料,故雷电产生的电磁影响不会导致直接的传输质量劣化。但由于直埋式光缆,其缆型结构仍包含有金属构件(如金属加强心和金属铠装护层等),这些金属构件仍会受到雷电的影响。雷电到达地球表面引起光缆损害的基本机理有二:其一是热效应,它是由于电弧和雷电流通过金属加强心和金属铠装护层等金属构件而进入大地的热效应而引起燃烧、放电并使各种构件熔化。其二是击坏护套,并使其变形,这是强烈冲击的结果,有时称之为气锤效应,是雷击大地路由中水分瞬间汽化冲击到光缆所造成的。 雷击大地时产生的电弧,会将位于电弧区内的光缆烧坏、结构变形、光纤碎断。落雷地点产生的“喇叭口”状地电位升高区,会使光缆的塑料外护套发生针孔击穿等,土壤中的潮气和水,将通过该针孔侵袭光缆的金属护套或铠装,从而产生腐蚀,使光缆的寿命降低。 总之,无铜线光缆的通信线路,除直击雷外,主要是雷击针孔影响,也就是说,当光缆埋设处的雷击地电位超过塑料护套的绝缘介质强度时,将发生针孔击穿。雷击针孔虽不致立即阻断光缆通信,但对光缆通信线路造成的潜在危害仍不应忽视。 二、直埋光缆线路遭受雷害比较高的地点 依据工程经验,下列地点可能是雷害事件发生概率比较高的地点,直埋光缆路由选择时应有意识地避免下述地点: · 10米深处的土壤电阻率ρ10发生突变的地方; · 在石山与水田、河流的交界处,矿藏边界处,进山森林的边界处,某些地质断层地带; · 面对广阔水面的山岳向阳坡或迎风坡; · 较高或孤立的山顶; · 以往曾屡次发生雷害的地点。 · 孤立杆塔及拉线,高耸建筑物及其接地保护装置附近; · 以往曾屡次发生雷害的地点; · 年平均雷暴日数大于20的地区,以及有雷击历史的地段。 三、雷暴日的意义及统计方法 雷暴是大气中的放电现象,是伴有雷击和闪电局部区域的对流天气。雷暴的持续时间一般较短,单个雷暴的生命史一般不超过2小时。雷电活动的强度是因地区的不同而不同的。我国年平均雷暴日数分布大致可以分为4个区域: ·西北地区一般在15日以下; ·长江以北大部分地区雷暴日在15~40日之间; ·长江以南地区在40日以上; ·北纬23度以南地区超过80日。 海南岛及雷州半岛是我国雷电活动最剧烈的地区,年平均雷暴日数高达130日。总的说来,我国雷暴日数是南方多于北方;山区多于平原;潮湿地区多于干旱地区。雷暴多出现在夏季和秋季,冬季只在我国南方偶有出现。 雷暴日的意义:即以一年当中该地区有多少天发生耳朵能听到雷鸣来表示该地区的雷电活动强弱。 雷暴日的统计方法是只要在该日(24小时)内可以听到清晰的雷暴声即为一个雷暴日。 中央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规定: · 雷暴——闪电的出现与随后而来的雷电之间的间隔不超过10S〔秒〕。 · 远雷暴—闪电与随后而来的雷声之间的间隔超过10S〔秒〕;或仅闻雷声而不见闪电。 · 远电——远处有闪电而听不见雷声的现象。 雷暴日的统计包括第一项及第二项,把远电排斥在统计之外。 我国雷暴日的观测与国际上是一致的。依据国际气象组织(WMO)规定,气候背景即气候的平均状况,以近30年(1971~2000年)气象资料的多年平均值(年数不少于10年)表示。有关雷暴日的确定,应依据光缆敷设地段或区域的当地气象部门提供的有关数据确定。 国家标准及建设部、水电部、公安部的8个标准,也是根据年平均雷暴日的多少,将雷电活动区分为少雷区、中雷区、多雷区和强雷区: · 少雷区为一年平均雷暴日数不超过15的地区; · 中

文档评论(0)

wuailu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