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因传递系统
Gene Delivery Systems 张娜 Main Contents 1. Introduction 2. Delivery systems (1) viral vector (2) non-viral vector Introduction 基因治疗 (gene therapy) 依靠人源或外源的遗传物质 , 来纠正人类基因的结构或功能上的错乱 , 阻止病变的发展 , 杀灭病变的细胞 , 或抑制外源病原体遗传物质的复制 , 从而实现对疾病的治疗 。 Gene therapy 基因治疗分为二种不同的途径 。 Ex vivo 途径:将含外源基因的载体在体外导入人体自身或异体细胞 ,经体外细胞扩增后 ,再输入人体。 In vivo途径:将外源基因装配于适宜的载体传递系统 ,直接输入人体 。 Introduction 基因治疗的成功与否主要涉及三个重要环节。 首先要有用于治疗的基因 ( 目的基因 ), 其次要有接受目的基因的细胞 ( 靶细胞 ), 最后要有一个适宜的传递系统 ( 导入系统 ) 将目的基因输送至靶细胞。 基因治疗正是围绕这三个技术关键点来展开深入研究的。 目的基因 1.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 , 人们可以获得一套正版人类基因的版本 , 一方面将有利于查找病变基因 , 一方面可以通过人工合成方式 , 按标准版本制造出需要的目的基 因。 2.目前用于基因治疗的目的基因并不太多 , 大约有 10 多个不同类别的基因 90 余 种 。 3.人类对大部分的多基因疾病 , 如恶性肿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的致病基因还不是很了解 ,有待阐明。 靶细胞 缺点:转入基因表达量少 且不能持续表达 靶细胞 骨髓造血干细胞可不断分化 ,能将目的基因传递给子代细胞 ,因而成为十分重要的靶细胞; 未来的靶细胞除了上述体细胞外 , 还可能是生殖细胞 , 这样才可能真正取代缺陷基因 , 使之不会遗传给下一代。 Delivery systems 目的基因被输送至靶细胞后 , 一般是通过内吞方式进入细胞 , 并存在于内吞小泡 (endosome) 中 , 内吞小泡可以将内容物释放至溶酶体中 , 后者有丰富的酶系统 , 可使 DNA 降解破坏。 目的基因必须从内吞小泡释放进入胞浆 , 并最终进入细胞核中才能实现基因的表达 Delivery systems 基因治疗中最关键的技术就是基因的输送或传递 。 载体在输送基因的过程中要遇到二个主要的障碍: 一个是胞外屏障 , 指载体进入机体到达靶细胞之前所遇到的障碍 ,包括降解酶系统 、吞噬系统 、调理化作用和胞外粘膜层等 ; 另一个是胞内屏障 ,包括靶细胞膜、内吞小泡和细胞核膜等。 载体 / DNA 复合 物 另外 , 用于基因治疗的 DNA 为超螺旋结构或开环结构 ,空间体积很大 ,一般难以主动或有效地进入靶细胞。 通过与适当载体的结合 ,DNA 的体积可以变为原来的 1% 以下 , 这个过程称为缩合 (condensation) 。 缩合可形成具高级有序结构的载体 / DNA 复合 物 , 有利于 DNA 对靶细胞的透入 , 从而提高转染的效率。 二、基因的传递系统 一个理想的基因传递系统应具备以下重要的性质 : ①携带性能 理想的基因传递系统 ④稳定性 理想的基因传递系统 ⑥可促进目的基因从内吞小泡释放进入胞浆 ; ⑦可促进目的基因转运入核; ⑧可调控基因输入后在体内的表达 ,因为表达失控的后果将是非常严重的。 发展概况 从 1990 年 FDA 正式批准基因治疗进行临床试验以来 , 基因治疗经历了狂热期 (1990~1995) 和理性期 (1996~ 现在 ) 。 迄今为止已有 380 多个治疗方案进入临床 , 病例数达 3 000多人。 在这些治疗方案中 , 针对恶性肿瘤的最多, 然后依次为 HIV 和遗传病等。 Delivery systems 在已进行的基因传递系统的临床研究中 , 反转录病毒传递系统占首位 , 共计 150多个治疗方案 , 病例数达 1200 多人 ; 脂质体传递系统位于第二 , 治疗方案 70 多个 , 病 例数达 700 多人 ; 腺病毒传递系统位于第三 , 治疗方案约 70 个 , 病例数达 400 多人 ; 排在后面的基因传递系统依次是产生反转录病毒的包装细胞 、 Pox 病毒、 DNA 载体和腺相关病毒。 ( 一 ) 病毒基因传递系统 病毒基因传递系统也称病毒载体 (viral vector), 是野生型病毒经改造除去致病性后得到的基因输送系统 其主要特点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