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效应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框架效应研究

组织行为学小组报告 及应用探究 目录 摘要 1 一.框架效应文献综述 2 1.1框架效应的概念 2 1.2框架效应的种类 2 1.2.1单向,双向框架效应 2 1.2.2风险选择框架效应、特性框架效应与目的框架效应 3 1.2.3外部框架效应和自我框架效应 3 1.2.4延迟框架效应和加速框架效应 4 1.3框架效应的理论解释 4 1.4框架效应的影响因素 5 1.4.1 材料因素 5 1.4.2 认知需求 6 1.4.3数学能力 6 1.4.4 年龄、性别与性格 7 二.关于框架效应的思考 7 三.框架效应的应用 9 实验设计 11 参考文献 12 摘 要 本文共分为四部分,分别是文献综述、对文献的思考、应用和实验设计。文献综述主要概述了前人对框架效应的研究概括,列出了研究框架和方向等。第二部分则是在综述的基础上给出了我们对文献的自己思考,总结出了前人研究中存在的一些缺陷。建立在前两部分的基础上,我们第三部分阐述了具体利用框架效应的实际方式。最后我们设计了一个简短的实验来验证框架效应的存在。 框架效应文献综述 1.1框架效应的概念 传统的理性决策的恒定性原则认为若决策者是一个理性个体,则在面对同一问题的几个不同描述方式时,应该表现出相同的偏好。然而,1981年,Kahneman和Tversky利用“亚洲疾病问题”研究决策时发现,人们在决策时会受到备择方案描述方式的影响,表现出偏好反转的现象。Kahneman和Tversky(1981)】 近三十年来,随着风险决策研究的深入,对框架效应这种决策偏差的研究范围和深度在不断延伸。 1.2框架效应的种类 1.2.1单向,双向框架效应 Wang(1996)研究框架效应的动力学机制时发现,人们在决策时除了存在传统的框架效应,即双向框架,还存在另外一种框架效应,即单向框架效应,并进一步验证了两种框架效应的存在【2】。 双向框架效应(bidirectional framing effect):由于选项结果框架的不同而从风险规避占主导转为风险寻求占主导,这是双向框架效应。双向框架效应即传统意义上的框架效应,涉及到偏好反转,它主要在决策者的风险偏好模糊或者微弱的时候出现。 单向框架效应(unidirectional framing effect):单向框架效应没有偏好反转,但是转变为一种更加极端的风险偏好。如果占主导的偏好在两种框架条件下都是单向的风险规避,那么在积极框架下比在消极框架下更加规避风险。如果占主导的偏好在两种框架条件下都是单向的风险寻求,那么在消极框架下比在积极框架下表现出更多的风险寻求。 1.2.2风险选择框架效应、特性框架效应与目的框架效应 风险选择框架,即 Kahneman和Tversky(1979)提出的框架效应,它能说明价值函数对风险偏好的影响,即当某一冒险行动的潜在结果用积极或消极的框架呈现时会产生不同的风险偏好,例如“亚洲疾病问题”[3]。 特性框架,它会影响对于目标或事件特征的评价,当某一事物或事件的关键特质被置于积极框架下时,就会产生特性框架效应。一般而言,属性框架效应中,人们更喜爱用积极框架描述的事物。例如,Levin和Gaeth(2002)将牛肉分别用75%瘦肉和25%肥肉来描述时,人们更喜爱有75%瘦肉的牛肉(即用积极框架描述的牛肉)[4]。 目的框架,它会影响交流信息的说服力,当劝说信息着重表现某一行动所能产生的积极后果或着重说明消极后果时就具有了不同的吸引力,从而产生了目的框架效应。例如:妇女在强调不做乳房自我检查的消极结果的情况下要比在强调积极结果的情况下,更愿意去做检查。 1.2.3外部框架效应和自我框架效应 外部框架效应(external framing effect):文献中框架效应的研究材料大部分是用语言组织的外部信息。这种由别人提供和包装的信息形成的框架叫外部框架。实际上,无论是Wang提出的单向框架效应和双向框架效应,还是Levin等人提出的风险选择框架效应、属性框架效应和目标框架效应,都属于外部框架效应。 自我框架效应(self framing effect):实际生活中,人们面临的选择大多表述模糊,很少会有清晰的框架。人们需要在作出选择之前对决策信息进行主动编码和加工,这种通过内部表征形成的框架就是内部框架, Levin(1998)和Wang(2004)等学者将内部心理框架又称为自我框架[5,6]。自我框架效应指的是由决策者对信息进行内部表征而导致的决策偏差。有研究发现自我框架对风险决策的影响与传统框架一致。 1.2.4延迟框架效应和加速框架效应 该分类起源于Samuelson在1937年提出的折扣效用模型。研究中采用的

文档评论(0)

kakax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