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第十章《志向》
半部论语学做人
作者 佟平
金城出版社出版
目录
序言 1
1,第一章 教育 9
2,第二章 《孝顺》 35
3,第三章 《仁爱》 41
4,第四章 《诚信》 56
5,第五章 《礼节》 63
6,第六章 《义利》 68
7,第七章 《察人》 76
8,第八章 《交友》 92
9,第九章 《鬼神》 100
10,第十章 《志向》 102
11,第十一章 《反省》 113
12,第十二章 《君子》 140
附件,《论语》全文 160
序言
鲁迅先生曾经写过一篇怎样做父亲的文章,记得他在文章中说,怎样做父亲的问题与每个男人都休戚相关,因为爷爷是过去的父亲,儿子则是未来的父亲。如果说怎样做父亲与所有的男人休戚相关,那么怎样做人的问题,则是所有的爷爷奶奶、父亲母亲、儿子女儿都不得不认真思考的问题。
也许有人会说,做人谁不会,还需要专门来学习吗?再说了,每个人都不可能生活在真空里面,人们从小在家跟父母学,上学后跟老师学,踏入社会后跟社会学,哪里还需要专门来学习怎样做人呢?这话听起来似乎有理,其实经不住推敲。不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即便父母不专门对孩子进行怎样做人的教育,孩子也会从父母的日常表现中潜移默化受到影响,更会从学校老师那里、社会上、书本上受到各种关于怎样做人的影响。问题在于:其一,父母不一定都会做人,许多父母在怎样做人方面是非常失败的,那样的父母怎么可能给孩子怎样做人的正确指导呢?其二,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会逐渐形成自己的怎样做人的观点,如果这时候他们发现自己做人的观点与父母不一致怎么办?怎样来衡量谁是谁非呢?其三,当孩子面对父母、老师、社会、书本上的关于做人的道理各不相同时,他们又该怎样做出比较正确的取舍和判定呢?由此可见,怎样做人的问题并不是那么简单。
儒家思想以人的基本人伦为出发点,处处着眼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规范、学习方式,然后引发出许多做人以及管理家庭、国家、天下的道理等,所以有人把儒家思想形象地概括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家思想是否在今天依然可以起到“治国平天下”的作用,我对此表示严重怀疑,但是对于儒家思想可以起到“修身养性”的作用,我是坚信不移的。
过去曾有过“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在延续一千多年的科举时代,《论语》也是国家录用官员考试的指定教科书。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治理国家的环境变了,治理国家的方式自然也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因此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还指望通过两千多年前形成的《论语》上面制定的治理国家的方式来管理国家,是不切实际的。所以我根据开放社会的理论、从国际视野的角度、围绕怎样学习文化知识和怎样学习做人的主题,从整部《论语》中选择了一半与此有关的部分,按照“教育、孝顺、仁爱、诚信、礼节、义利、察人、交友、鬼神、志向、反省、君子”这十二个分类推荐给大家,希望能对大家学会怎样做人有所参考。另外,为了保证《论语》的完整性,我们同时也在这本书的结尾,附上了整本《论语》的全文。一来可以让大家了解本书所选择的部分在《论语》中的具体出处,二来也可以为那些有兴趣学习整本《论语》的读者提供一个方便。
本书的正文部分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一是原汁原味的《论语》原文,将两千多年前的文言文《论语》原貌展示在读者眼前。二是通俗易懂的《论语》现代汉语译文,帮助读者跨越两千多年的文字阅读障碍,轻松快捷了解《论语》的意思。当然这里的译文只为读者理解原文提供一个参考,而不是古文翻译的标准答案。我们相信阅读这本书的读者主要不是为了学习古文,而是为了了解《论语》究竟告诉我们些什么,因此我们省略了相关的古文词语解释部分。三是根据作者约半个世纪的人生经验和学习思考《论语》的心得体会,对《论语》的相关具体内容进行了辩证的分析和评论。这部分的内容与其说是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标准答案,不如说是为读者提供了一种学习理解《论语》的方式,让读者了解到:原来《论语》也可以这样去读。
如果本书能激发你对《论语》的兴趣和对怎样做人的思考,那便是本书最大的成功。
2005/7/28修订
正文
1,第一章 教育
1,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孔子说:“学了之后能经常温习是件愉快的事;有同学从远方来也是件愉快的事。遇到别人不懂时不嫌弃别人才是君子。”? 【评析】?
这段话可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运用的话。如今文中的“朋”已经演化成“朋友”的意思,这个“朋”原来是指“同学”的意思。所谓“同师为朋,同道为友”。孔子把复习学过的东西当成重新见到老同学那么高兴,仿佛把以前学习的东西都当成老同学一样。这一方面强调了复习对牢固掌握所学知识的重要性,同时也反映了孔子将学习知识当成结识同学一样的快乐心态。当我们把学习知识当成了结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