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第七章讲解.ppt

  1. 1、本文档共7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第七章讲解

第七章 资产负债 综合管理 第一节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原则 1.总量平衡原则 商业银行资金的运用和负债的来源之间要保持合理的比率关系,实现动态上的平衡或实质性平衡。 商业银行是依靠正常的资金来源来满足银行的资金运用; 当经济发展对商业银行资金需求旺盛时,商业银行能积极组织资金来源满足资金需求。 2.结构对称原则 要求商业银行必须根据资金来源的结构,合理配置其资金运用。 3.组合效益原则 无论采取什么措施和方法对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进行配置,都必须围绕一个基本点:组合效益最大化。 4.分散性原则 即资金分配运用应做到数量和种类分散。 第二节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 20世纪50年代以前 以资产管理理论为主,银行经营偏重于对资产流动性的管理 20世纪60年代——70年代 以负债管理理论为主,银行经营偏重于对资金来源的管理 20世纪70年代 以资产负债联合管理理论为主 20世纪80年代 流行资产负债外管理理论 第三节 商业银行资产管理理论 背景: 金融市场不发达,存款是商业银行主要资金来源,银行融资工具单一、被动。 管理中心: 维护流动性,在满足流动性的前提下追求盈利性。 商业银行资产管理理论 核心观点: 资金来源的水平和结构是银行不可以控制额外生变量,银行主要通过管理资产实现“三性”统一,即管理的重心是银行如何把所筹集到的资金恰当地分配在现金、证券投资、贷款和固定资产等银行资产上。 主要理论: 商业贷款理论、资产转换理论、预期收入理论及超货币供给理论。 一、商业性贷款理论(亚当·斯密,1776年) 又称自偿性贷款理论、真实票据理论。 基本观点: 商业银行资金主要来源于流动性很高的活期存款; 商业银行只适宜发放自偿性的短期工商企业周转性贷款,这种贷款一定要以真实交易作基础,即以真实商业票据作抵押。 商业性贷款理论 评价:该理论是早期资产管理理论,符合西方商业银行发展初期的经营状况;流动性是商业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 缺陷 : 第一,没有考虑贷款需求的多样化。有些贷款既不是短期性的,也不是自偿性的。如果固守这一理论,不仅不能满足社会对银行的要求,也使银行自身的发展受到限制。 商业性贷款理论缺陷: 第二,没有明确认识银行存款的相对稳定性。尽管活期存款随存随取,但一般总会形成一个稳定余额,并且随着经济发展和银行业务扩大,这个稳定余额会不断增加。根据稳定余额而发放一部分长期贷款,一般不会影响银行的流动性,反而会因此而增加一部分收益。 第三,该理论忽略了贷款清偿的外部条件。特别是在经济衰退时期,即使是短期性贷款,也有可能因商品找不到买主而不能做到自偿,不能自偿的贷款也就无法再提流动性的问题。 二、资产转换理论(莫尔顿,1918年) 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危机的爆发,政府大量发行国债。 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金融资产流动性增强,商业银行持有的短期国库券和其他证券增加,人们对保持银行流动性有了新的认识。 资产转换理论 基本观点: 流动性要求仍是商业银行需特别强调的问题。 保持流动性的最好办法是持有可转换资产,这类资产一般具有信誉好,期限短,容易出售的特点,这在当时主要是政府发行的短期债券。 评价: 突破了商业性贷款理论对商业银行资产运用的狭隘局限,商业银行资产组合中票据贴现和短期国债的比重迅速增加。 资产转换理论之缺陷: 过分强调运用可转换资产保持流动性,限制了银行投资高盈利性的资产。 其运用依赖于发达的证券市场和充足的短期证券。没有充足的短期证券可供挑选和投资,就难以保证投资资产价值和必要投资规模;没有发达的证券市场,就难以保证流动性资产(短期证券)迅速变现的初衷。 还要看市场特点,在发生经济危机时,证券抛售量往往大大超过证券购买量,就难以保证流动性的预期目的。 三、预期收入理论(普鲁克诺,1949年) 背景: 二战后美国经济高速发展导致了对各种资金的需求。 凯恩斯理论的影响扩大,举债消费的意识和需求加强,消费贷款需求增加。 预期收入理论 基本观点: 贷款能否按期归还取决于借款人的经济偿还能力,而偿还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借款人未来的预期收入; 银行应根据借款人的预期收入来安排贷款的期限、方式。 预期收入理论 评价: 科学之处在于深化了对资产流动性的认识和理解,指出了银行资产流动性的大小同借款人的预期收入大小成正向关系,为银行业务经营范围的进一步扩大提供了理论依据。这既有利于增强商业银行对整个经济生活的渗透能力,也进一步增强了自身在金融业务方面的竞争能力。 主要缺陷:把预期收入作为资产经营的标准,而预期收入状况由银行自己预测,不可能完全精确。 四、超货币供给理论 基本观点: 银行在发放贷款和购买证券来提供货币的同时,应该积极开展投资咨询、项目评估、市场调查及委托代理等多种业务; 在非银行金融机

文档评论(0)

447770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