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体管共射极放大电路设计实验报告.docxVIP

晶体管共射极放大电路设计实验报告.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晶体管共射极放大电路设计实验报告

晶体管共射极放大电路设计实验报告俞浩亮、实验目的熟悉采用面包板或多功能板搭建电路的技术;掌握晶体管共射极放大电路的基本设计方法;进一步熟悉常用电子仪器设备的使用;完成晶体管共射极放大电路的调试与参数测试分析。二、预习内容(1)预习晶体管共射极放大电路的基本工作原理;(2)预习晶体管共射极放大电路的设计、调试与参数测试方法;(3)采用Multisim仿真软件对晶体管共射极放大电路进行初步设计仿真。三、实验原理下图为阻容耦合晶体管共射极放大电路,它采用分压式电流负反馈偏置电路。要满足性能指标的要求,就必须考虑静态工作点得设置。放大器的静态工作点Q主要由Rc,Re,RB1,RB2以及电源电压决定。确定静态工作点的基本原则是要保证输出电压既不产生饱和失真也不产生截止失真。如右图所示,根据三极管输出特性曲线和对动静态负载线的分析,输出电压不产生失真的条件是:四、拟定电路方案(1)选择电路形式考虑到电压增益要求,采用分压式射极偏置电路,并可获得稳定的静态工作点。电路的Q点稳定, Q点主要由RB1、RB2、RE、RC及+VCC所决定。工作点稳定的必要条件: I1IBQ ,VBQVBE电路参数的确定:设计小信号放大器时,一般取 ICQ = (0.5~2)mA, VEQ = (0.2~0.5)VCCRC由RO或AV确定:RC ≈ RO或上限频率fH主要受晶体管结电容及电路分布电容的限制,下限频率 fL主要受耦合电容CB、CC及射极旁路电容CE的影响如果放大器下限频率fL已知,可按下列表达式估算电容CB、CC和CE:通常取CB = CC,用上面两式算出电容值,取较大的作为CB(或CC)。(2)电路参数的确定:选择晶体管因放大器上限频率fH100 kHz,要求较高,故选用高频小功率管3DG6,其特性参数 ICM=20mA,V(BR)CEO≥20V,fT ≥ 150MHz 通常要求? 的值大于AV的值,故选 ?=60设置Q点并计算元件参数依据指标要求、静态工作点范围、经验值进行计算要求Ri1kΩ,而取ICQ = 1.5 mA若取VBQ = 3V,得取标称值,RE=1.5 kΩ因,在安装实际电路时,为使静态工作点调整方便,RB1由24kW固定电阻与100kW电位器相串联而成。因ICQ=1.5mA要求AV40, 由综合考虑,取标称值,RB=1.5 kW根据上述设计,得到放大器的电路图如下:五、主要性能指标及其测试方法(1)测量和调节该电路的电路得静态工作=3.043v=2.572v=9.448v==9.4482.572=6.876v==3.043=0.471v则=1.7mA与理论值1mA差距较大。(2)电压放大倍数当=45Ω时/mv 7.834 401.218 放大倍数=由上表可得=51.21幅值与相位关系如图所示(3)测量该电路的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20mv=15.348mv则==1.979kΩ=1.241v=0.972v则=1.41kΩ(4)测量该电路得幅频响应特性由图像可得=85HZ由图像可得=21.5MHZBW=-=21.5MHZ六、实验心得与体会通过该设计性实验让我对晶体管共射极放大电路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更深入的掌握了模电相关章节的内容。从实验结果来看这这电路在设计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但从整体上来看其还是符合实验要求的。

文档评论(0)

tmd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