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暖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全球变暖研究

《环境与健康》课程学习报告 课程学期: 2013-2014冬季学期 课程编号 302647222 学生姓名 马成煜 学生学号 主讲教师 冯加良 起讫日期 2013.11—2014.3 第一次课后作业 ——全球变暖之我的见解 修环境学科的学者都知道,“全球变暖”一词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华莱士·布勒克教授首先使用的。1975年8月8日,他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了名为《气候变化:我们是否正处在全球变暖的紧要关头?》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布勒克教授预测当时所认为的全球变冷趋势将在10年左右的时间结束,并转入由二氧化碳增加导致的全球变暖期。从那以来,全球变暖成为越来越多科学家和大众关心的科学问题。 这篇文章当年发表之后,在学术界里也引发了一波争议。争议的焦点在于是否真得会出现全球变暖的现象。那么从今天的视角看来,全球变暖是毋容置疑的事实了,也证明了布勒克的预言的正确性。那么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全球变暖表现在哪些方面,对我们的地球,究竟有何影响。 百度百科上介绍它的危害有一下九个方面: ⒈气候变得更暖和,HYPERLINK /view/547059.htm冰川消融,海平面将升高,引起海岸滩涂湿地、红树林和珊瑚礁等生态群丧失,海岸侵蚀。 ⒉水域面积增大。水库大坝寿命缩短。 ⒊气温升高可能会使南极半岛和北冰洋的冰雪融化。北极熊和海象会渐渐灭绝。 ⒋许多小岛将会无影无踪。 ⒌因为还有热力惯性的作用,现有的温室气体还将继续影响我们的生活。 ⒍温度升高,会影响人的生育,精子的活性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⒎原有生态系统的改变。 ⒏对生产领域的影响,例如: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等部门。 ⒐将感染疾病等传染病。 这里我想主要想以北极熊为例从生物物种的进化的方面谈谈我对全球变暖危害的理解。科学研究表明, 北极熊可能正因全球气候变暖导致自相残杀, 动物基因和进化方向可能因全球变暖而发生改变, 南非的帝王花等物种也可能随着全球气候不断变暖而消失, 甚至人类的生活方式也将因为全球变暖而发生变化。2006年6月, 美国和加拿大科学家的研究发现, 波弗特海南部的北极熊可能正在变成一种嗜食同类的动物, 原因是漫长的无冰季节让北极熊无法获得天然食物, 从而将罪恶之手伸向同类, 导致了同类之间自相残杀。北极熊主要靠斑纹海豹为食, 利用海上浮冰觅食、交配和分娩。环境保护主义者认为, 因全球气候变暖而不断减少的北极冰层可能会造成北极熊在本世纪结束之前从地球上彻底消失。 目前人类已经意识到全球变暖的危害性,各国政府也通过几次重要的环境方面的会议达成了一部分应对温室气体碳排放的共识。我国也因为奔着美丽和谐的中国勇敢地承担起应有的节能减排的义务。中国采取了许多措施来引导新的发展道路。目前,气候变化议题已纳入国家发展规划,同时政府制定了重要的目标和推广政策来减少化石燃料的消耗,推动低碳能源的使用。中国还努力调整经济结构,发展环境友好型经济,并保持经济体系的灵活性。中国政府还制定了减排目标,计划于2020年前,在2005年排放量的基础上降低40%-45%的碳排放。今年11月,中国政府批准了七个省份的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试点机制,涉及两亿人口。而该试点机制也最早有望于2015年扩展至全国范围,意义十分深远。 但是我觉得,从根本上讲,中国承担过多的责任在短期内对我们国家的影响还是以负面为主的。中国虽然经过了改革开放30年,使社会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在人均方面,不论是资源还是经济效益,中国始终跟不上西方列强的节奏,在这个问题上,西方列强在过去的几百年里,已经先污染,先排放,先富起来了,我觉得十分不公平。然后中国现在控制碳排放,大头如果放在工业上的话,实际上放慢了中国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对中国短期内的发展还是有很大的影响的。 其实,对于中国而言,碳排放也是必减不可的,但是我觉得中国应该更加完善减排的方式。比如,中国的特色之一是人口众多,那么我们就应该在这方面下手,比如我们更加应该限制私家车的生产与投放市场,应该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工具。而不应该一边喊着减排的口号,一边又自欺欺人地大量生产个人轿车,这说上来不是笑话吗?! 从个人的角度出发,我们每个人也可以从自身做起,做到尽可能少地对大气释放温室气体,中国人口众多,每个人都行动起来的话,不奢侈,不浪费,我觉得不必要过多地去限制工业生产,也是对全球而言是一个不小的贡献! 马成煜 2013年12月18日。

文档评论(0)

yoush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