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研究成果.-中国公路网
岩溶地区公路修筑成套技术研 究 成 果 汇 报 汇报人:余崇俊 贵州省交通科学研究院 2007年5月 汇报内容 岩溶环境特点 地质条件隐蔽复杂,岩溶发育强烈 地表水与地下水连通性强 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传统优质筑路材料匮乏 技术瓶颈 隐伏岩溶探测和解译 隐伏溶洞顶板稳定性评价 公路工程岩溶病害处治 地方性筑路材料开发与应用 公路工程岩溶环境保护 研究成果 研究成果. 研究成果. 研究成果. 研究了地震映像法、面波法、地质雷达法等 6 种勘探技术 研究成果. 研究成果. 提出了相对介电常数和相对电导率两个新解译参数,形成了四参数综合判断,解决了多解性难题 研究成果. 基于105 个料场取样 基于107 组室内试验 研究成果. 提出了填石路堤填料分类新方法 研究成果. 基于35 个料场取样 基于100 多组室内试验 研究成果. 提出了沥青混合料中心质结构模型 研究成果. 建立了细集料填充效应的回归关系 研究成果. 建立了岩溶地区抗滑表层沥青混合料的技术指标体系 研究成果. 研究成果. 基于西南 8 省区的 1013 个岩溶病害点的统计分析 第一级:基于发生病害地区岩溶的显露特征 第二级:基于路基病害孕育的物质基础 第三级:基于路基病害发育的动力因素 填石和土石混填路堤破坏 基于 4 种地质模式,9 种岩溶水动力条件模式 依据不同地貌类型下岩溶水环境特征,首次将公路建筑的岩溶环境划分成 4 类敏感性分区 提出了路面径流污染保护临界分区范围 基于公路两侧不同距离水中 4 类有害物质含量的衰减规律 影响区: 50m 缓冲区: 50~80m 无影响区: 80m 提出了岩溶地区公路建筑对土壤的影响分区 基于公路两侧土壤 5 类污染物质衰减规律 影响区: 50m 过渡区: 50~85m 无影响区:85m 揭示了岩溶地区公路路域植被物种呈多样性递减、种群逆向演替的变化规律 以现场桩基自平衡载荷试验反演桩土参数 依托三维有限元数值仿真分析 不同溶洞顶板厚度、直径、偏心距组成的 16 种工况条件 群桩的一处桩基下存在溶洞的工况条件 基于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数值仿真分析 不同溶洞位置、溶洞大小组成的 7 种工况条件 模拟隧道的开挖步骤 每 5m 为一开挖步,并已完成上一步已开挖完隧道的喷锚支护 提出了基于GIS的岩溶地区公路路基病害预测方法 点——漏斗、落水洞、竖井等 线——溶沟、溶槽等 提出了基于GIS的岩溶地区公路路基病害评价方法 以层次分析法为理论基础 水环境 区划目的 区分不同岩溶地区对公路建设影响的差异性 使公路勘测选线、设计施工、材料利用、环境保护更具针对性 区划原则 岩溶环境的综合性和主导性相结合的原则 公路建设相似性和差异性相结合的原则 区划指标 基于层次结构模型的三级区划指标体系 编制了 5 套岩溶地区公路修筑设计施工技术指南 《岩溶地区公路工程地质勘察方法指南》 《岩溶地区公路基础设计与施工技术研究技术应用指南》 《贵州省岩溶地区筑路集料指南》 《机制砂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与施工指南》 《岩溶地区公路建筑环境保护技术实用指南》 主要创新点 主要创新点 推广应用与效益 推广应用与效益 推广应用与效益 成果先进性 成果先进性 技术 4/5 4.3 揭示了岩溶路基病害发生的临界条件和渐进破坏过程 地下水作用下路基土的渗透变形破坏 针对 2 类红粘土,进行3 种渗透变形试验 模型试验原理图示与装置 片石+级配碎石+土工布+填石型: 水位下降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土+填石型:基岩面水位及瞬时 下降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研究成果. 公路工程岩溶病害处治技术 破坏较严重 -55~-100cmH2O 微破坏 -20~-55cmH2O 基本无破坏 -20cmH2O 土+填石型 无破坏现象 0.5cm/s 反滤层型 粒径5~20mm的碎石流失 3cm/s 粒径5mm的石粉流失 0.9~1.86cm/s 无破坏现象 0.9cm/s 片石+级配碎石 +土工布+填石型 粒径5~20mm的碎石流失 0.8cm/s 粒径5mm的石粉流失 0.5~0.8cm/s 无破坏现象 0.5cm/s 填石级配型 破坏情况 水位下降速度/负压 模型 土体抗冲蚀实验 破坏性渗透变形试验图示与装置 真空吸蚀原理图示与装置 路基变形破坏试验结果 24.20 10.00 3.17 黄褐色红粘土 0.5 14.16 30.00 4.96 红褐色含砾红粘土 真空吸蚀 试验 破坏性渗透变形试验 抗冲蚀试验 水位临界 下降速度/(cm/s) 临界坡降(cm) 土样名称 渗透变形破坏的临界条件 技术 5/5 5.1 提出了公路建筑对岩溶水环境的影响及其对策 峰丛洼地:极敏感类型区 公路工程岩溶环境保护技术 峰林洼地:中敏感类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