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口问题
台灣的人口問題 JamesHou/2007 人口問題是社會問題根本所在 一個地區人口的數量、密度、構成及其變化會直接或間接影響貧窮問題、就業問題、飢餓問題、住宅問題、教育問題、健康問題、環境問題、婚姻問題、犯罪問題… 人口的基本認識 有關人口的研究,包括人口數量及結構、人口素質及人口分佈等,其中人口數量及結構為首要考慮重點。人口成長過速,將與資源間產生失調現象;生育率過低,則將導致人口老化或勞動力不足。 由於國民平均壽命延長,人口年齡結構顯示幼齡及學齡人口減少,高齡人口增加,國家資源的運用必須配合調整。 人口太多造成的不良循環 人口數量過多→經濟發展緩慢→人口品質降低 人口數量過多將減少資金累積、制約技術進步、降低經濟效益、影響人民生活水準降低,阻礙教育、衛生、福利等式業的發展,以及人民智力的發展。 適度人口造成的良性循環 適度人口成長→用於累積的資本相對增加→採新技術改善設備→勞動生產率提高→社會財富增加→教育投資增加→科技發達→經濟發達→生活水準提高→消費水準提高,撫養孩子費用增加→適度控制人口數量 台灣人口成長圖 臺灣人口出生率與死亡率之比較 台灣人口轉型圖 TW人口年齡結構金字塔(1998) 台灣人口金字塔變遷圖 台灣人口重要指標1 台灣人口重要指標2 台灣人口重要指標3 台灣人口重要指標4 台灣平均壽命 台灣平均壽命變化圖 人口問題的背景因素 平均壽命國際比較 台灣當前人口問題三角難題 少子化與鼓勵生育 台灣生育率變化圖 各國生育率變化圖 女性婚育狀況 學者對低生育率的看法 1. 悲觀者: (1)強調:生育率繼續下降將導致臺灣地區人口嚴重衰退。 (2)顧慮:人口老化、勞動力不足、人口負成長 (3)對策:及早鼓勵生育 2. 樂觀者: (1)認為台灣地區人口能保持穩定狀態,甚至減少一些是一件好事,可減少人口擁擠之壓力,以便重新調整經社發展,並減緩將稀有天然資源耗竭。 (2)繼續推動「兩個孩子恰恰好」的遞補生育政策。不宜輕易逆轉生育政策。 (3)老年人口的增加,亦將隨年齡結構的改變維持常數的比例,不一定要用增加出生數來緩和它的成長。 3. 期待:紓解過高的人口密度、提升生活品質維持充分就業。 4. 對策:政府減少干預?! 歐洲、日本及新加坡所採行之生育措施 如何提高生育率 許多國家透過社會政策來提高大眾生育意願,相關措施大致分為三類: 減輕女性在工作與家務間的衝突,如彈性工時、產假與育嬰假等,用以增加家庭擔負子女養育的功能; 對育有子女的家庭提供養育協助,如托兒與托幼政策; 減輕生育負擔,如生產給付、幼兒津貼與稅賦優惠。 老齡化與扶養比 主要國家老年人口 主要國家扶養比 主要國家老化指數 人口老化相關問題 老年照顧問題是人口老化中最受矚目的焦點,但養老問題卻不是立即的問題; 由於人口老化的主要成因來自於生育率降低,也就是幼年人口數的減少,教育資源過剩或教育成本提高才是首當其衝的挑戰, 接下來是勞動力短缺以及勞動力老化的問題,爾後養老負擔才會隨之而來。 教育資源 義務教育:人口趨勢使得師生比下降,繼續壓低師生比不見得能有效提升教育品質;而且就教育成本來看,師生比降低是財務負擔加重的同義詞。 高中職:部分高中職已有招生困難的情形,未來將威脅到學校營運。以特色與品質代替招生數是常見對策,但創新特色與提高品質經常伴隨著教育成本的提升,則學費上漲成為無可迴避的選擇。 高等教育:晚近幾年高等教育快速擴張,未來也必須面臨招生困難的問題,除非能夠開拓學生來源(例如回流教育),退場機制的引入將是不得不面對的結果。 勞動力1 日據時代以來累積的大量嬰幼兒人口 1950 年後逐漸成為青壯年,這批人數眾多的勞動力,在小農制及集約耕作已達極限下,完全就業者有限,大多數是不完全就業的無酬家屬工作者。 隨後工業部門擴張、農產品價格貶抑,農村不完全就業的勞動力轉移至傳統勞力密集產業,提供大量年輕而低廉的勞動力。 1980年代末期與1990年代初期,台灣景氣繁榮,幾乎處於完全就業的狀態,失業率平均不到2%,其中多數為磨擦性失業(轉換或尋找工作中的暫時失業狀態)。 勞動力2 失業率低、勞動條件改善,帶動工資上漲,傳統產業因勞動成本提高面臨經營窘境,逐漸興起西進大陸的風氣。即使如此,台灣仍因失業率低、缺工數高,政府逐步開放外籍勞工引進以為因應。為了避免影響台灣民眾的就業機會,外籍勞工多限制從事當時國內勞工「不願」(指年輕勞動者)或「不能」(指老年體衰者)的工作。1992年外勞在台人數共15,924人,至2004年六月,外籍勞工已達 302,044人。 勞動力3 1990年代末期,台灣開始浮現失業問題,失業者的特徵則為低年齡、低教育程度、從事體力勞動,失業前從事製造業、營造業及批發與零售業等。這些數據隱含兩個失業族群,一為剛踏出校門,對原有工作不滿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