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神经冲动
大脑皮层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新皮层 刺激一定区域:某种内脏活动改变 边缘系统 边缘系统、边缘前脑和边缘中脑的概念 边缘前脑的功能:特点是复杂多变 觉醒、睡眠与脑电活动 脑电活动 自发脑电活动:在无明显刺激情况下,大脑皮层能经常自发地产生节律性的电位变化 皮层诱发电位:感觉传入系统或脑的某一部位受刺激时,在皮层某一局限区域引出的电位变化 脑电图 脑电图:头皮表面记录到的自发脑电活动 脑电波形成机制 皮层大量神经元同步发生的突触后电位总和 脑电图的意义 利用脑电图改变的特点,并结合临床资料,用来诊断癫痫或探索肿瘤所在部位 Hz ?V 常见部位 出现条件 ? 8-13 20-100 枕叶 成人安静、闭眼、清醒时 ? 14-30 5-20 额、顶叶 成人活动时 ? 4-7 100-150 颞、顶叶 少年正常时, 成人困倦时 ? 0.5-3 20-200 颞、枕叶 婴幼儿正常时,成人熟睡时 脑电图波形 觉醒与睡眠 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 部位:中脑头端网状结构 功能:上行唤醒作用 依据:刺激——唤醒, 脑电呈同步化快波 切断——昏睡, 脑电呈去同步化慢波 与非特异投射系统关系 觉醒与睡眠 觉醒状态的维持 行为觉醒:黑质DA系统 证据:破坏该系统后无探究行为 脑电觉醒: 蓝斑上部NA系统(紧张性作用) 证据:破坏后快波↓, 但仍能短时唤醒 脑干网状结构ACh系统(时相性作用) 证据:注入阿托品后脑电呈慢波 睡眠的两个时相 慢波睡眠★ 表现: 感觉功能降低(嗅、视、听、触等) 肌紧张降低,肌肉反射活动减弱(肌电活动减小) 自主神经功能改变:血压下降,心率减慢,呼吸减慢,瞳孔缩小,尿量减少, 代谢率降低,体温降低等 意义:生长激素分泌增多,促进生长和体力恢复 慢波睡眠 可分 4 阶段(期) 入睡期:低幅快波 浅睡期:出现?波 中度睡眠期:低频高幅波 深度睡眠期:高幅慢波 睡眠的两个时相 异相睡眠(快波睡眠) ★ 表现: 各种感觉功能进一步降低 肌紧张和肌肉反射活动进一步减弱 出现眼球快速运动 自主神经功能改变: 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呼吸加快 意义: 生长激素分泌减少,脑内蛋白合成加快 促进幼儿神经系统成熟,建立新的突触联系 与某些疾病夜间发作有关 睡眠时相的交替 成人睡眠: 慢波睡眠: 80 ~120 min ↓ 异相睡眠: 20 ~30 min 一夜约 4 ~5 次交替 唤醒: 慢波睡眠和异相睡眠均可唤醒 从异相睡眠唤醒时常报告做梦 睡眠时相的交替 慢波睡眠和异相睡眠可直接转为觉醒状态 觉醒状态下一般只能进入慢波睡眠 但异相睡眠不足时可直接进入异相睡眠 睡眠发生机制 慢波睡眠:三个有关脑区 间脑睡眠区:下丘脑后部、丘脑髓板内核群邻 旁区、丘脑前核 延髓同步化区:上行抑制系统(尾端网状结构) 前脑基底部睡眠区:视前区和Broca斜带区 促眠物质:5-HT受体拮抗剂、腺苷、PGD2 异相睡眠 脑桥网状结构PGO锋电位 促眠物质:ACh 运动传出的最后公路 运动单位 一个脊髓a运动神经元或脑运动神经元及其所支配的全部肌纤维所构成的功能单位 影响因素: 其大小决定于神经元轴突末梢分支数目的多少 小:利精细运动;大:利产生巨大肌张力 同一个运动单位的肌纤维可与其他运动单位的肌纤维交叉分布 脊髓的调节功能 脊休克 脊髓与高位中枢离断后,断面以下暂时丧失反射活动能力而进入无反应状态的现象 表现:肌紧张降低或消失 发汗反射消失 血压下降 粪尿潴留 脊髓的调节功能 脊休克 恢复:随意运动、知觉永久丧失,反射可恢复 恢复速度与动物进化程度有关 简单和原始的先恢复,复杂的后恢复 原因:断面以下的脊髓突然失去了高位中枢的 调节,使脊髓神经元兴奋性暂时降低, 对任何刺激无反应 表明:脊髓能完成某些简单反射 正常时在高位中枢控制下活动 脊髓对姿势的调节 姿势反射: 中枢神经系统调节骨骼肌的紧张度或产生相应的运动,以保持或改正身体在空间姿势的反射活动 对侧伸肌反射 牵张反射 节间反射 对侧伸肌反射 屈肌反射(非姿势反射) 伤害性刺激作用于皮肤的感受器时,受刺激侧肢体出现屈肌收缩,伸肌舒张 对侧伸肌反射(姿势反射) 在受到较强伤害性刺激时,在同侧肢体发生屈反射的基础上,引起对侧肢体伸直的反射 牵张反射 牵张反射 肌肉受牵拉时引起反射性收缩 反射效应发生在受牵拉的同一肌肉 脊髓的牵张反射主要表现在伸肌 包括腱反射和肌紧张 牵张反射 腱反射 快速牵拉肌腱时发生的牵张反射 特点:单突触反射 表现明显的动作 如:膝反射 意义:通过腱反射了解神经系统的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