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膳学详细知识点(含食物寒凉属性)分解.doc

中医药膳学详细知识点(含食物寒凉属性)分解.doc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药膳学基本理论 药膳的基本概念 药膳学发展简史 药膳学现代应用发展状况 药膳专著:饮膳正要 食物本草 随园食单 中国药膳辨证治疗学 药物、食物的性味 性味理论的核心包括: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 一、四性(寒、热、温、凉 ) 寒和凉之间、热和温之间,是程度上的不同 。 寒凉属阴,凉次于寒→治疗阳热证。温热属阳,温次于热→治疗阴寒证。 寒凉药食作用: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滋阴除蒸、泻热通便、清热利尿、清化热痰、 清心开窍、凉肝熄风 温热药食作用: 温里散寒、暖肝散结、补火助阳、温阳利水、温经通络、引火归源、回阳救逆 平性:是指寒热界限不很明显,药性平和、作用较缓的一类药物、食物。如:大米、玉米、党参、山药、甘草等。 五味 五味的本义是指药物和食物的真实滋味。药物和食物的滋味不止五种,辛甘酸苦咸是五种最基本的滋味。 食物、药物有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的味道,因而具有不同的治疗作用。 五味不仅是药物味道的反应,更是对食物及药物作用的高度概括。 辛: 具有发散、行气、活血、开窍、化湿作用。 萝卜、洋葱、陈皮、生姜、芫荽 用于表证、气滞、血瘀、窍闭、神昏、湿阻等证。 甘: 具有补益、和中、调和药性和缓急止痛的作用。山药、大枣、甘蔗、狗肉、粳米、鸡肉 用于正气虚弱、肢体诸痛、调和药性、中毒解救等。 酸:具有收敛、固涩的功效。乌梅、五味子、覆盆子 用于体虚多汗、肺虚久咳、久泻肠滑、 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等证。 苦: 具有清热泻火、泻降气逆、通泻大便、燥湿祛湿、泻火存阴等作用。 苦瓜- 用于治疗热证、火证、实证喘咳、呕恶、便秘、湿证、阴虚火旺等证。 咸:具有泻下通便、软坚散结的作用。海带、海蜇、淡盐水、鸭肉。用于大便燥结、瘰疬痰核、瘿瘤、癥瘕痞块等证。 淡: 具有渗湿利小便的作用。苡仁、冬瓜、茯苓。用于水肿、脚气、小便不利等证。 涩:有收敛止汗、固精、止泻及止血等作用。菠萝、首乌、芡实、莲子。用于治疗虚汗、泄泻、尿频、遗精、滑精、出血等证。 升降浮沉 升降浮沉反映食物、药物作用的趋向性,是说明食物、药物作用性质的概念之一。 升--上升、升提 降--下降逆 浮--升浮、上行而发散 沉--重沉、下行泄利 升浮: 味辛、甘、淡,性温热之药 花、叶、皮、枝等质轻者 酒制、姜炒升散 沉降药配大量升浮药中 沉降: 味苦、酸、咸,性寒凉之药 种子、果实、矿物、贝壳等质重者 醋炒、盐炒收敛下行 升浮药配大量沉降药中 临床意义: 顺应病位而治: 病在上在表者--宜升浮不宜沉降 病在下在里者--宜沉降不宜升浮 逆其病势而治: 病势上逆者--宜降不宜升 病势下陷者--宜升不宜降 3、归经 归经是药物作用的定位概念,即表示药物作用部位。即主要对某经(脏腑或经络)或某几经发生明显作用,而对其他经则作用小或无作用。 肝经:生地、枸杞、甘蔗、醋 心经:百合、牡蛎 肺经:罗汉果、白果、枸杞 脾经:鸡肉、芡实、无花果 肾经:首乌、熟地、芡实、芝麻、枸杞 大肠经:南瓜子、葵花子、松子 小肠经:莴苣 膀胱经:西瓜、田螺 胆经:茵陈 三焦经:栀子 心包经:益母草、钩藤 胃经:无花果、竹笋 毒性 狭义:--药物具有的毒性或副作用。有“大毒”、“小毒”、“有毒”、“无毒”之分。 《神农本草经》 上品:大部分是日常食物 中品:有毒无毒均有 下品:大多有毒 药食禁忌 配伍禁忌:“十九畏”、“十八反” 证候禁忌 妊娠禁忌 服药饮食禁忌 1、药物配伍禁忌 十九畏:硫磺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十八反: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贝母、瓜蒌、半夏、白蔹、白及;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苦参、细辛、芍药 药膳的应用原则 调理脏腑(五脏实质是五个系统) 三因制宜 1、因时施膳 春天 温暖 荠菜、芹菜、薄荷、菊花 防治流行病、肝火旺、眩晕耳鸣 夏天 炎热,多雨潮湿 荷叶粥、绿豆藿香粥、冬瓜薏米粥、 扁豆荷叶粥、银花菊花粥 消暑生津、散热祛湿 秋天 凉爽、干燥 养阴清热、润燥止渴 南瓜粥、莲藕粥、百合莲子粥、

文档评论(0)

希望之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