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城市集聚产生的经济效益.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大城市集聚产生的经济效益

中文论文标准格式及说明 一、总体说明 1. 全文用Microsoft Office Word 2007或以上版本排版,页边距上下各2.54cm,左右各3.17cm。全文采用单倍行距。除特别说明外,全文段前、段后均采用0倍间距,两端对齐。 2. 全文(包括文章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邮编、内容提要、关键词、文章各级标题、正文、图表及各级标题、参考文献、注释等)中所有西文字母及阿拉伯数字用Times New Rome(TNR)字体。因此,在“标准格式”说明中所指的字体均指汉字字体。除特别说明外,正文中的汉字用宋体,正文用五号字号。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内容提要、关键词、各级标题、图表及图表名称的中文格式详见“标准格式”说明。 3. 英文参考文献、题目、摘要和关键词中的标点符号用半角形式标点。除段尾外,其他各处的半角标点符号后均空一个半角字符。但若半角标点符号后紧接其他标点符号时,多个符号之间不用空格,如““Econometrica,””中的“,””之间不用空一个字符。表示编号的阿拉伯数字后接半角实心句点“.”,实心句点后空一个半角字符,如“1. ”。文中其他各处标点符号的用法见《夹用英文的中文文本的标点符号用法(草案)》。 4. 中文题目、作者、单位及邮编、内容提要、关键词等放在正文前,英文题目、作者、单位及邮编、内容提要、关键词等放在文末。 5. 全文采用四级标题制,即节、小节、目、子目等四级标题,分别用“一、”“(一)”“1.”“(1)”编号。可根据需要略过某些级次,如节“一、”标题下直接为目“1.”。前三级标题需单独成行,但第四级标题不能单独成行,后面直接接标题下的内容。正文中的要点可用“第一”、“第二、”等表示,也可用四级标题编号表示,但不用带圈的阿拉伯数字或者前三级标题编号(如“1. ”)表示。 6. 其他要求详见“标准格式”说明。 二、“标准格式”说明 产业发展从人口集聚中受益了吗? ——基于2005-2011年城市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 (空一行) 周玉龙 孙久文( (空一行) 内容提要:本文利用2005-2011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使用统计分析和工具变量回归,研究了近些年中国城市人口集聚对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以及非农产业劳动生产率的作用,并且进一步分析了不同人口规模城市受集聚经济的不同影响。结果表明,人口集聚效应总体上对非农劳动生产率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对第二产业的劳动生产率的影响并不明显,甚至为负值,第三产业则享受了更多集聚经济的好处;人口集聚并非越强越好,人口规模超过某个水平反而会抑制劳动生产率;不同规模城市的集聚效应略有差别,中小城市对集聚的好处更加敏感。 关键词:集聚效应;劳动生产率;非农产业;城市规模 (空一行) 一、引言 全球和中国的城镇化率分别在2008年和2011年超过50%,并且还在继续提高。不管全球还是中国层面,一半以上的人口已经生活在城市中,城市经济的发展已经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同时,城市作为要素和经济活动聚集的区域,其产生和发展的源泉是集聚经济,因此,城市集聚经济的现状和规律研究对认识城市和引导城市合理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经典城市经济学理论认为,集聚经济是城市产生的源泉之一。集聚经济外生于单个企业,是指厂商的空间聚集带来的成本节约(Brueckner,2011)。Marshall(1920)、Ohlin(1933)、Hoover(1936)、Glaeser(1992)、Jacobs(1961,1969)以及Henderson(1995)等先后分别从行业内企业间、行业间等多个角度解释了集聚经济的来源。Abdel-Rahman Fujita(1990)、Becker Henderson(2000)以及Krugman(2000)进一步从多样化的中间投入、劳动力专业化以及劳动力共享角度和临近市场等角度解释了集聚经济,进而形成了新经济地理学的框架。Davis et al.(2014)进一步建立了城市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并用之估计了本地集聚对宏观增长的显著作用。可见,集聚经济的微观解释已经有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另一方面,集聚也有可能带来不利于生产率增长的集聚不经济或者称拥挤效应(congestion effect),包括由于企业竞争、企业和人口密集带来的高劳动力、原材料成本、高地租和拥挤的外部性等效应,相关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可见Henderson(1974)和Rappaport(2008)等。集聚经济和不经济的冲突,结果体现在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上,构成了本文的研究范畴。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按照集聚指标的不同,可以将研究集聚对产业发展影响的文献分为两类。国外学者最早倾向于从城市规模的角度考察对生产率的影响。Shefer(1973)的研究发现城

文档评论(0)

daoqqzhuan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