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建筑力学》说课稿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
课程设置
(一)、课程定位
《建筑力学》是一门研究结构和构件承载能力的学科,有传统的《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三大力学整合而成。《建筑力学》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建筑工程设计的原理并具备一定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科学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为学生后续专业课及实训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培养能适应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掌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必须的文化基础与专业理论知识,具备本专业岗位综合职业能力和良好职业道德,以建筑工程施工与管理为主的建设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而这些岗位都要求具备一定的力学知识,才能理解设计图纸的意图与要求,保证工程质量,避免事故发生。另外在施工现场,许多临时设施是需要施工技术人员应用力学知识进行设计。因此,《建筑力学》是培养建筑工程技术人员必不可少的核心课程之一。在我院实施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培养方案》中《建筑力学》被列为职业核心课程。
学习《建筑力学》课程必须具备高等数学、物理学的基本知识。在专业培养方案中它是一门承上启下的重要课程,掌握好建筑力学才能进一步学习《建筑结构》、《建筑施工》、《地基与基础》等职业核心课程和职业技能课程。
教学目标
依据人才培养目标中实用、够用的原则,选择符合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及教育特点的科学出版社沈养中主编的《建筑力学》一书作为教材。
1、知识目标
(1)、熟练掌握静力学的基本知识;
(2)、掌握结构的计算简图、几何组成等基础知识;
(3)、熟练掌握静定结构内力的分布规律(轴力图、剪力图、弯矩图),掌握静定结构位移计算;
(4)、掌握基本杆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计算;
(5)、掌握超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
(6)、掌握影响线的基本知识。
2、能力目标
(1)、对建筑工程的实际结构进行理论简化、几何组成分析的能力;
(2)、对一般结构进行受力分析的能力;
(3)、对基本构件进行强度、刚度、稳定性的验算和设计的能力;
(4)、 学会分析、解决力学问题的方法,增强工程实践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 。
3、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抽象、推理、分析和综合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研究问题的方法,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起开阔思路、激发创新精神、增强适应能力、提高素质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内容
(一)、主要教学内容
根据课程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将课程分解为逻辑相承的八个教学模块:
1、静力学基础;
2、平面力系的合成与平衡 ;
3、基本构件的内力、应力、应变、强度、刚度计算;
4、组合变形的应力计算;
5、压杆稳定性计算;
6、静定结构的内力及变形计算;
7.、超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 ;
8、影响线。
(二)、教学重点
1、让学生系统掌握建筑力学的学科体系,理解各部分知识的逻辑结构,即上述的八个教学模块。
2、要求学生掌握五大计算
(1)、物体系统的平衡计算;
(2)、结构内力图的绘制;
(3)、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计算;
(4)、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
(5)、超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
3、 三大工程实用计算方法
(1)、内力图的快速绘制法;
(2)、图乘法;
(3)、力矩分配法。
(三)、教学难点
1.、空间力系的平衡问题;
2、连接件的强度计算;
3、利用微分法、区段叠加法绘制梁、刚架的弯矩与剪力图;
4、临界应力及压杆的稳定性计算;
5、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
6、刚架、桁架的内力计算
7、虚功原理;
8、有结点线位移的超静定刚架的计算。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设计
课程教学分为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
1、课堂教学组织
(1)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①教师对上次课的主要内容进行综合小结回顾。
②通过提问学生的形式,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考查学生对上次课重点内容掌握的程度。
③结合工程实例,导入新课。根据教学目的及教学内容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恰当地提出一些富于启发性的问题,将所要教授的新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知识有机结合,促进知识的正向迁移,使学生在新旧知识的衔接上自然过渡。
( 2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通过分析讲解,多角度,多层次的讲清讲透重要知识点,注意知识前后的联系,从而突破难点,使学生真正融会贯通。这样不仅使学生复习了学过的知识点,又让学生轻松掌握新知识,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3)善于总结,掌握规律
在讲解中注意师生间的互动,让学生一起来分析,判断,从而得出结论。同时注意培养学生解题的规范性,条理性,进行潜移默化的身教,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概念实质的理解,掌握解题的步骤。
(4)板书设计
利用环环相扣的方法列出重点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