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 录
第一章 总 论 1
1.1 项目概况 1
1.2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
1.3 可行性研究的内容 2
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3
2.1 项目背景 3
2.2 建设的必要性 5
第三章 项目区建设条件分析 9
3.1 自然地理条件和资源 9
3.2 地理位置 11
3.3 农产品:毛竹自然生长条件良好 13
3.4 农产品:毛竹资源丰富,开发基础好 14
3.5 技术优势明显 15
第四章 市场预测与营销方案 17
4.1 市场预测 17
4.2 营销方案 21
第五章 项目建设规模、建设内容及进度 24
5.1 项目建设规模 24
5.2 项目建设内容 24
5.3 项目建设进度 29
第六章 环境影响分析 30
6.1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30
6.2 水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30
6.3 声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31
6.4 固体废物影响评价结论 32
第七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34
7.1 投资估算 34
7.2 资金筹措 36
第八章 效益分析与评价 38
8.1 效益分析 38
8.2经济分析的结论 38
第九章 优惠政策 39
9.1 政策条件 39
9.2 土地政策 39
9.3 税收政策 39
9.4 收费、服务 39
9.5 商务成本 40
第十章 结论 41
第一章 总 论
1.1 项目提要
1.1.1 项目名称
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建设项目
1.1.2 项目性质新建
1.1.3 项目承办单位1.1.4 项目建设期限
本项目建设期为一年,即2010年10月——2011年9月
1.2 项目背景
目前,我国建筑垃圾的数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以500-600吨/万的标准推算,到2020年,我国还将新增建筑面积约300亿,新产生的建筑垃圾将是一个令人震撼的数字。然而,绝大部分建筑垃圾未经任何处理,便被施工单位运往郊外或乡村,露天堆放或填埋,耗用大量的征用土地费、垃圾清运费等建设经费,同时,清运和堆放过程中的遗撒和粉尘、灰砂飞扬等问题又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首先是占用大量土地。仅以北京为例,据相关资料显示:奥运工程建设前对原有建筑的拆除,以及新工地的建设,北京每年都要设置二三十个建筑垃圾消纳场,造成不小的土地压力。 其次是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建筑垃圾中的建筑用胶、涂料、油漆不仅是难以生物降解的高分子聚合物材料,还含有有害的重金属元素。这些废弃物被埋在地下,会造成地下水的污染,直接危害到周边居民的生活。 再次是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地表沉降。现今的填埋方法是:垃圾填埋8米后加埋2米土层,但土层之上基本难以重长植被。而填埋区域的地表则会产生沉降和下陷,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才能达到稳定状态。建设部《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2005年6月1日起施行,要求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倾倒、抛撒或者堆放建筑垃圾。居民应当将装饰装修房屋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与生活垃圾分别收集,并堆放到指定地点,建筑垃圾中转站的设置应当方便居民。还对不按规定处置建筑垃圾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重罚,以此来加强城市建筑垃圾管理,保障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在此背景下,依托废弃物资源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提供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技术和常熟日新机械有限公司提供的一流设备,在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提出了在建设垃圾资源化综合处理厂示范工程项目建筑垃圾成为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1.3.1 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城市建筑垃圾管理规定》《建材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和推广节能建筑的通知》1.3.2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原则及指导思想
切实贯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结构调整目录(200年本)》及其他相关政策,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技术,总结和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生产企业在设计、建设和管理方面的经验,在总体规划、设备选型、自控水平和环境保护方面充分体现出二十一世纪新型建材企业的先进性及全新的企业风貌;
严格执行国家对环保、劳动安全及卫生等方面的有关规定和标准,采用技术先进可靠的环保装备,切实做到“三同时”;
贯彻国家建材工业发展新型建材的产业政策和发展方针,以实现本地区建材行业的突破性发展;
通过多方案比选,精心设计技术先进、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缩短建设周期,降低项目投资;
加强节能减排措施,采用节能工艺和节能设备,充分考虑能源的再利用;
加强环保工作,充分利用企业现有条件和原料资源,减少环境污染,通过合理的技术手段处理污染物,创建和谐的生产生活厂区;
采用可靠的控制系统,保证运行可靠、工况稳定、节能高效、优化控制。实现管理现代化,减少生产岗位工作人员,提高劳动生产率。
1.4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