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单元复习
班级 姓名
临清一中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历史学科课时学案
课题:“百家争鸣”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课型:复习 主备人朱秀玲 使用时间:2012-12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诸子百家;说出百家争鸣的背景;简述董仲舒的思想主张;理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含义;说出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能力目标:从历史事件中归纳历史结论,做到论从史出。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的能力;把思想放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分析评价的能力。
学习重点和难点
1.百家争鸣的背景和意义,了解孔子、孟子、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2.董仲舒的思想
3.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必然性
学习过程
课始检测:
1.简述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的过程。
(1)
(2)
(3)
2.洛迦诺公约的背景、内容评价
(1)背景
(2)内容
(3)评价
二.自学尝试
1.简述孔子的主张
2.总结孟子的主张
3.归纳荀子的思想
4.老子的思想
5.庄子的思想
6.墨子的思想
7.韩非子的思想
8.董仲舒的思想
三.点拨﹒展示
1.百家争鸣的背景
(1)政治:
(2)经济:
(3)阶级关系:
(4)文化:
2.百家争鸣的定义及历史意义
3.归纳诸子百家的阶级立场
4.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必然性)
(1)汉初的黄老之学无法解决汉武帝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问题,汉武帝急需新的学说来维护统治。
(2)董仲舒兼采百家学说,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改造,使其具有综合性、时代性和实用性。
(3)新儒学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使汉武帝能够通过思想统一来实现政治上的大一统。
四.反馈练习
1.有人做过统计,《论语》书中,“仁”字的出现概率很高,达109次之多,这一现象说明
A.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 B.“仁”的思想在春秋时已经成为主流
C.孔子一贯很重视“仁慈” D.“仁政”为春秋多数统治者所接受
2. “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提出这一思想主张的学派是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3. 西汉中期,统治者对救灾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导致这一现象的思想因素是
A.墨子“兼爱”思想 B.孟子“性善论”
C.老子“无为”思想 D.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
4.宋代司马光诗:“邪说远去耳,圣言饱充腹。发策登汉庭,百家始消伏。”这可能与下列哪项措施有关
A.“大一统”思想 B.“君权神授” C.“天人合一” D.“三纲五常”
5.我国古代许多思想家都认识到了人民群众的力量和作用,并由此产生了早期的民本思想。下列思想主张体现了民本思想的是 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②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③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④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 今天我国倡导“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对于“以德治国”,我们可以从儒家传统文化中吸取哪些有益的思想
A.民本思想 B.“和为贵”和“仁”的思想
C.“有教无类”的思想 D.“天人感应”
7.下列几种主张中体现古人构建和谐社会思想的有 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兼爱” ③“山林虽近,草木虽美,宫室必有度,禁发必有时” ④“为政之要,惟在得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8.“仁政”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董仲舒提倡的“天人感应”继承了这一思想的表现是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C.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D.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9. 董仲舒说:“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君为臣纲 B.天人感应 C.君权神授 D.君臣共主
10.儒家学说在秦朝遭到沉重打击,在汉代上升为国家的统治思想。这种变化同它自身的与时俱进有密切关系。同先秦儒学相比,经过董仲舒改造之后的汉代儒学
A.坚决排斥了阴阳五行之说 B.从批判时政转变为维护现实统治
C.提出了“为政以德”的观点 D.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精华
11.清朝时期,某地方官府倡导乡饮酒礼,酒礼由州官担任主持人,行礼致辞为:“敦崇礼教,举行乡饮,非为饮食,凡我长幼,各相劝勉。为臣尽忠,为子尽孝,长幼有序,兄友弟恭,内睦宗族,外和乡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