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7章 人类生态学(human ecology) 一、人类生态学的概念 二、 人类种群特征 三、人类种群的数量动态 四、人类种群的空间动态 五、人类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 六、人类在自然界中的地位与作用 七、亟待解决的人类生态学问题 一、人类生态学的概念 人类生态学是研究人与生物圈相互作用,人与环境、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科学。 人类生态学是研究人类与其环境间的关系的学科。 人类生态学是研究人类在其对环境的选择力、分配力和调节力的影响下所形成的在空间和时间上的联系的科学。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人类生态学研究转向以生态学为主的多学科的综合研究,焦点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1972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通过第一个人类环境宣言,标志着人类生态学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大有前途的学科。 1982年通过的《内罗毕宣言》,使人类生态学进一步得到了世界科学界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从而极大地推动了它的发展。 1985年,国际人类生态学会成立,标志着人类生态学已成为生态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此后,国际人类生态学会每18个月召开一次世界性的学术年会,不断推动人类生态学研究向纵深发展。 1999年5月,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召开了第十届世界人类生态学学术大会,会上,中国科学院王如松研究员当选为国际人类生态学会副主席,这标志着中国的人类生态学研究在国际上居于较高地位。 人既具有生物生态属性又具有社会生态属性。作为生物人,人对环境的生物生态适应使人类形成了不同的人种和不同的体质形态;作为社会人,人对环境的社会生态适应形成了不同的文化。 人类生态学既要研究作为生物的人,又要研究作为社会的人;既要研究人与环境的辩证统一关系,又要研究人类文化与环境的关系。 人类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人类生态系统 人类生态系统是人类及其环境相互作用的网络结构,是人类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改造、开发和利用而建造起来的人工生态系统。 在人类生态系统中,人类在同地球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过程中存在和发展;人类构成了食物网中最重要的一环,是人类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因素;地球环境保证并制约着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人类必须同地球环境协同发展、和谐共进。 人类生态学的任务: 揭示人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关系,研究生命的演化与环境的关系,人种及人的体质形态的形成与环境的关系,人类健康与环境的关系,人类文化和文明与环境的关系,人类种群与环境的关系以及生态文化的内涵,用生态文化创造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 人类生态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可持续发展理论。人类生态学以“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的人类生态系统作为研究对象,以城市生态系统和农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作为人类社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任重而道远。生态技术虽然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但最根本的是全人类生态意识的觉醒和公众参与。 二、 人类种群特征 全球人类同属一个生物种——哺乳动物纲、灵长目、人科、人属、人种。 按照生态学的观点,地球上的人可算一个大种群。由于历史的原因以及地理分布的隔绝、习俗不同、文化差异以及种族隔离等,使人类的通婚受到限制,从而形成了一些各自独立、各有特色的小种群。 种群的基本特征主要是指种群密度以及影响种群密度的4个基本参数,即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其次种群的年龄分布、性比对种群数量具有重要影响。 1. 密度特征 人口密度指一定时期单位土地面积上居住的人口数,通常以每平方千米常住的人口数来表示。 土地面积指研究区域范围内的全部陆地面积和内陆水域,不包括领海。 据联合国有关组织统计,1996年全球平均人口密度(人/km2)为44.2人,各大洲分别为:非洲24.9人,欧洲32.2人,北美洲16.3人,中美洲47.5人,南美洲18.4人,亚洲113.0人,大洋洲3.4人。从国家来看,新加坡最高,为5547.5人,蒙古最低,为1.6人,我国为132.1人。 “人口经济密度” 指人口与耕地面积、人口与资源蕴藏量、人口与产值、人口与国民收入之比等。在一定意义上说,人口经济密度更能反映一个区域的人口稠密程度及人口和经济的关系。 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00年相对总土地面积的人口密度为10.75人,不到全国平均的1/10。但全疆9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占总土地面积仅5%左右的绿洲内,其余土地除少数山地牧场外,绝大部分都是生物生产力极低的荒漠、戈壁。按绿洲所承载的人口计,其人口密度为193.5人,已超过了全国平均状况。 封闭型经济区域,其全部或大部人口所需的基本生活资料都要靠区域内土地的产出,人口密度决定了其对资源和产出的人均占有状况,也可反映出人口对区域内资源与环境的压力。 开放型经济,特别是工业化区域,其生产和生活资料并不主要依赖本区域,因而其人口密度并不能很好反映人口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