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诗歌理论研究.ppt

  1. 1、本文档共5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明清诗歌理论研究

明清诗歌的发展条件 一、明清两代,中国的封建社会已经发展到了必威体育精装版的历史阶段,新的生活内容和人的精神境界给明清诗人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源泉。 二,明清诗人能自觉地学习、继承前人的成果,结合自身所处的时代,进行创新。明代唐寅:“我愧虽无李白才,料应月不嫌我丑。” 三,明清诗人生活在唐宋诗人之后,他们有条件对诗歌创作的规律和经验进行理论总结,继而用来指导创作实践,并由此形成众多流派。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 赵翼 复古派:前后七子 明代从弘治、正德之交到隆庆、万历之际的近百年间,以前后七子为代表的复古模拟文艺思潮占据文坛主要地位,这是明初以来文学思想发展的必然结果。前七子文学思想的核心是强调复古,目的是为了用一种高标准来振兴文学,改变明初以来文坛上没有生气的局面。 前后七子的代表人物 (一)“前七子”——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 王九思和王廷相。 (二)“后七子” ——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 “前后七子”的复古主张 “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1.强调诗歌的格调、法度。 格调,诗的风格与声调; 法度,就是在诗歌的修辞、语法、结构上面都有具体的讲究。 “高古者相,宛亮者调”(李梦阳) 2.重视真情实感。“有真我而后有真诗 ”(王世贞) “格古、调逸、气舒、句浑、音圆、思冲、情以发之,七者备而后诗昌也。” 前后七子的诗歌创作特点 1,在写作手法上大量仿古。 2,诗歌题材大多关心时政。 “自从天倾西北头,天下之水皆东流。若言世事无颠倒,窃钩者诛窃国侯。君不见,奸雄恶少椎肥牛,董生著书翻见收。鸿鹄不如黄雀啅,撼树往往遭蚍蜉,我今何言君且休!” ——李梦阳《自从行》 3、前后七子不仅是诗文的改革者,同时也是政治领域的改革者。 前后七子诗歌主张的积极意义和局限 1.积极意义:为诗歌发展寻求了一席独立存在的位置;重视诗歌的本质,大胆对旧的文学价值观念,创作实践发起冲击。 2.局限:在拟古的圈子里徘徊,文学主张与创作实践之间,存在比较大的距离。很多盲目拟古的作品,影响创作水准。王世贞拟古乐府《上邪》、李攀龙拟《陌上桑》等。 前后七子的影响: (清)朱彝尊:“北地一呼,豪杰四应……霞蔚云蒸……呜呼盛哉 ” (《静志居诗话》中国审美文化史 P235) “暨前后七子出,趋尘蹑景,万喙一声” (《明诗纪事》) 明代文艺新思潮的兴起 明代从嘉靖后期开始,文艺上出现了一股反复古的新思潮,至隆庆、万历起逐渐扩大,它在文学理论批评上的集中表现,就是性灵说和情真说。这股文艺新思潮的出现是和明代中叶的政治、经济状况变化分不开的。 这时封建专制制度已发展到它的晚期。统治集团内部十分腐朽,随着生产力的迅猛发展,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因素的产生,思想文化领域也必然要随之发生变化。 明代文艺新思潮的代表人物是李贽,他所提出的“童心说”,为这股文艺新思潮奠定了哲学政治思想和文艺美学思想的基础。 明代文艺新思潮在诗文方面的最突出代表是公安三袁,理论是“性灵说”。 反复古:李贽和以袁宏道为代表的公安三袁 李贽 “诗何必古选,文何必先秦” “文章不可得而时势先后论也” 袁宏道 字中郎,号石公。 “胆力识力,皆迥绝于 世,真英灵男子。” 李贽简况 李贽(1527—1602),本姓林,原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卓吾,号宏甫,别号温陵居士、百泉居士。明福建泉州晋江人,回族。主要生活在明代封建专制集权主义走向极端,理学教育占绝对统治地位的时期。26岁考中举人,30岁被选任河南辉县教谕,以后做了20年小官,50岁任云南姚安府知府,54岁辞官。李贽辞官后过了二十多年的隐居生活。晚年著书讲学,对当时耿定向之流的道学家多所揭露,对当时作为统治思想的程朱理学也作了激烈抨击,因而触怒了地主阶级当权派,屡次遭到迫害。 “童心说”的内容 童子者,人之初也;童心者,心之初也。夫心之初,曷可失也?然童心胡然而遽失也。盖方其始也,有闻见从耳目而入,而以为主于其内而童心失。其长也,有道理从闻见而入,而以为主于其内而童心失。 儿童,是人生的开始;童心,是心灵的本源。心灵的本源怎么可以遗失呢?那么,童心为什么会很快丧失呢?大概是当人开始懂事的时候,一些见闻从耳目灌入,并且在心里把它当做主宰,这样童心就丧失了

文档评论(0)

ailuojue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