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课问题设计思考.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复习课问题设计思考.doc

复习课问题设计思考   摘 要: 复习课量大题多,一些老师会上成习题评讲课,枯燥乏味,学生累,老师更累。复习课的目的是建立本章节的知识网络图,理解基础知识的同时学会应用,更是知识的归类、总结、升华。怎样实现上述目标?文章认为加强任务分析,精心借助问题串的设计,让学生有兴趣、举一反三,方能上好复习课。   关键词: 复习课 问题设计 复习方法   时常思考复习课怎么上?老师担心讲少了,认为复习课就是讲题、讲难题。上成了习题课不说,常常“满堂灌”,效果自然不理想。现我就工作经历谈谈复习课“问题”设计思考。   一、加强任务分析   本节课要解决什么问题做好预设,明确教学重难点。一章节的复习课学生应掌握什么?本章节知识结构图既是对各知识点的复习巩固,又使学生整体把握相互间的关联,消化理解其内涵。由学生已掌握的熟悉的力所能及的“问题”入手,通过观察对比,以旧知引新知,找准学生最近发展区,让学生发现解决问题。教师顺势而为,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提升学生的认识。   例如1:小明在做下面的作业时,因钢笔漏墨水,不小心将一部分字迹污损了,过程如下:已知OP平分∠AOB,MN∥OB。   求证:OM=NM。   证明:由OP平分∠AOB,_____________,   又由MN∥OB,知_______________,   故∠1=∠3,从而OM=NM。   小明思考:污损部分应分别是以下四项中的两项:   ①∠1=∠2②∠2=∠3   ③∠3=∠4④∠1=∠4   那么,他补出的是哪两项?   例如2:运用上题结论快速解答下列两题:   (1)如图,在△ABC中,BC=5cm,BP、CP分别是∠ABC、∠ACB的角平分线,且PD∥AB、PE∥AC,则△PDE的周长是_________。      (2)如图,已知∠ABC、∠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F,过点F作DE∥BC,交AB于点D,交AC于点E,求证:BD+EC=DE。      例1学生很易解决,可能认为仅是选两个结论。出示例2并让学生运用例1结论快速回答,就是为了设置悬念:之间有联系吗?三题要求的问题都不同。唤起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索求知欲,促使学生重新审视题1的整个过程,寻求两者之间的共性。发散学生的思维,同时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适时归纳总结,让学生明白把握问题的实质解决的不是一题而是一类,提高学生的能力,升华学生的认识。   2.关注学情分析,对学生现状只有了如指掌才能有的放矢地提“问题”,因此“问题”的设置应以学生的能力为前提。哪怕一节课能突破一个难点,对学生而言就是莫大的收获。   二、体现“因学施教”   1.学生有兴趣的“问题”才是好问题。时刻以学生为主体,激发他们的兴趣,共同发现、提高。   2.孔子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回也,闻一以知十”的意思是说学习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使学生达到“由此及彼”。故复习课中尤应注重规律,强调教学知识的系统性,提高数学知识的概括水平,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故“问题串”的提出应在学生切实理解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基础之上,使学生对所学内容运用自如、触类旁通,这样的“问题”才是有效的。   例3.如图1,AB∥CD,你能证明∠B+∠D=∠E吗?      思考:图4与图5之间有联系吗?你能提出∠B,∠D,∠E三个角之间的关系吗?图6呢?请同学们互相讨论后发言。在上面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变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图形在变,结论也可能在变,但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却是一样的,让学生悟出“举一反三”其实是一种学习策略、认知策略,学会学习。“教,是为了不教”。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强调学习指导,教给学生一些认知策略、学习策略和解题策略,使学生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方法,顺利实现学习迁移。      3.通过问题情境的铺垫,变式的运用,层层递进,适时归纳总结,让学生易学,能悟出自己的东西。   三、注重练习问题的有效性   精心选题,确保练习具有趣味性、层次性、针对性和扩展性,绝不可题海战,“满堂灌”。所选“问题”应围绕本节课的主线,借助反馈练习卷的形式给予学生课内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复习课及时反馈,既是对学得好的同学的及时肯定,又有利于对本节课内容效果的及时检验,促进教学改进。如八年级证明这章:   1.如图6,已知AB∥CD∥EF,∠ABC=50°,∠CEF=150°,则∠BCE的值为( )   (A)50° (B)30° (C)20° (D)60°   2.请把下列证明过程补充完整:   已知:如图,DE∥BC,BE平分∠ABC.求证:∠1=∠3   证明:因为BE平分∠ABC(已知),   所以∠1=____________

文档评论(0)

lmother_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