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思想品德课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docVIP

如何在思想品德课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如何在思想品德课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doc

如何在思想品德课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而问题意识恰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切入点。在二十多年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笔者就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做了如下尝试:   一、注重课前阅读,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   爱因施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要想“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就要求教师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带着自己的问题走进课堂。让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而不是教师、教材上的问题走进课堂,这并不是排斥、拒绝教师、教材上的问题,而是为了把学生“沉睡”的问题意识激活,培养学生自我发现问题的能力,把学生从被动地接收问题转化为主动地发现问题。   课前阅读的意义不仅在于师生合作探究前学生对文本有一定程度的熟悉度、理解度,也不仅在于让学生能提出问题,而在于逐步培养学生以探究的眼光看待教材的意识。所以,教师应意识到课前阅读是唤醒学生问题意识的前提条件。   在课前阅读时,提出问题要充分考虑“两个搁置”。一是把教材、资料上的问题暂且搁置一边,二是把现成的答案暂时搁置一边。学生在没有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对问题形成自己的看法前,必须做到这两点。在师生共同探究后方可与手中材料对照,比较差异并分析原因。之所以这样要求,是因为克服不良习惯和思维惰性需要一个过程。做到“两个搁置”,有利于学生摆脱教材资料上的问题的束缚,放开手脚提出自己的问题。刚开始在这方面教师应做出表率,比如在教学《珍爱生命》这一节时,我提出如下问题:个别初中生沉迷于网吧,既耽误学习,又伤害了自己身体,他们对自己的生命负责吗?人类可以适当捕杀一些动物,是否说明人的生命高于其他一切生命?涉及的问题遵循“教材――现实生活――教材”的规律,教师像这样提问既起到了示范作用,又达到了逐渐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目的。   二、注重交流反馈,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   通过阅读时的自我反馈、课前和课堂的生生反馈、师生反馈,构建充分的反馈渠道,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要求学生进行自我反馈。学生通过自行筛选,舍去自己可以解决的和没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比如可以从课文中找到现成答案的问题,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也可以大大节省课堂交流的时间,是培养学生个体自学能力不可缺少的一步。其次,利用学校安排的自习课进行生生之间的合作反馈。通过这种反馈,教师可以及时触摸到学生的“问题状态”。经过第二轮筛选,一般情况下问题会更趋“精化”。最后,利用课堂进行群体反馈。教师指导下的课堂群体反馈之所以必要,一是因为自我反馈和生生反馈有着天然的局限性,即反馈的不充分性(主要是由学生的能力决定的,还有时间不充分、沟通不畅等因素);二是便于对“问题”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甄别、疏导和整合。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学生的问题得以主宰课堂的过程实际上是师生之间就学生课前阅读中的问题进行层层筛选和初步探究的过程,正是这种“筛选”和初步探究,学生的问题意识不断得到强化。   所谓“筛选”,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师生合作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选出学生确实不能解决的难题和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   所谓“初步探究”,一是因为问题本身就显示出学生的理解程度,二是筛选的过程已经包含着个体和群体的探究过程。在反馈中,对于一些知识性的问题,应尽量让学生通过搜集资料或资料共享的方法解决(必要时教师应指点查阅的途径和方法);对一些存在问题的提问,教师应指出提问中的问题,逐步地教会学生把问题的内容明确化、语言表达规范化。对于学生没有发现的但确有深入探究价值的问题,应多方设法引导学生去发现。   经过这种交流、筛选,最后的问题往往只有几个,甚至全部解决。如《维护人格尊严》一节,经过反馈、筛选和整合,最后的问题是:侵犯公民人格尊严权的表现有哪些?如何维护人格尊严权?这样的问题数量不多,质量却极高,因为这两个问题充分体现了本节的教学重、难点。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问题由教师提出还是由学生提出对实际教学的效果的影响大不一样。只有通过这种反馈,学生才可以真正了解自己对教材掌握的程度和不足;只有通过这种反馈,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才能不断得到激发;只有通过这种反馈,教师才能真正了解到学生的学习状况,以便使自己的教学行为趋向对症下药而避免无效劳动。   学生在交流反馈前教师应为其创造必要的条件,让学生人人敢想敢说。允许学生提出很幼稚甚至很荒唐的问题(尤其是起步阶段),因为反馈贵在参与,课堂中学生应当成为演员而不是听众和观众。要求全员参与,特别是中等生、“学困生”。开始阶段,教师应尽量留足时间,以便让尽可能多的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应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及时反馈、梳理,或明确,或拓展,或引申。这样,重复提

文档评论(0)

lmother_l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