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性教学.ppt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理解性教学

理解性教学 斯汀勒和哈勃特(StiglerHiebert) 美国人固执地认为,出色的教学表现为课堂上师生之间自然而巧妙的互动。这说明,他们低估了成效越来越明显的课程设计的重要性。并且使人们误认为,优秀的教师是天生的,而不是后天培养的……目前,我们长期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怎样教的问题,而是我们没有任何方法教得更好的问题。 阿德勒关于教学类型的分类 讲授式教学 指导性教学 启发式教学 表10.1 三种不同的教学类型示意图 图10.1 不同教学类型中教师、学生行 为表现示意图 图10.1 不同教学类型中教师、学生行 为表现示意图 基于逆向设计的原理提出的教学指导内容 思考理解性教学的必要性,如少讲授多提问。 认识到经常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的重要性,因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常形成错误观念、误解或者只是实现了表面化的理解。 检查学生运用理解的六个纬度对他人或观念的理解程度。 开发那些对促进学习理解极为关键的思维习惯。 关于少教而多学 的一些观点 教师,他们往往有一种表达的欲望,这正是他们的苦恼之源。实质上,使学生少机械地接受或不接受那些事实性的东西,他们更能做出明智的判断与聪明的行动。 ----格拉格(Gragg ,1940) 理解……(对)辨别力与判断力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理解比博学更有用。它产生于自我提问和他人的提问。 ----萨泽(Sizer,1984) 关于少教而多学 的一些观点 理解的含义更接近于澄清思想,而不是教给一些事实。严格而论,理解无法“教”会,只有学会。 ----苏格拉底《美诺》 只有真实的观念存在,他们就会表现出应有的价值……但是他们往往不能存在长久。除非我们能够真正地理解它,它才能持久地保存在我们的灵魂之中,否则它会迅速地溜走。 ----Warmington Rouse,1956 调整教学 适应目标 三种教学方式的优点 讲授式教学。讲授式教学是必要的,这是一些事 实性知识的最好方式。 指导性教学。学生学习时,教师提供反馈信息和 提示。 建构性教学。提供很多机会让学生围绕一些基本 问题或单元问题进行讨论 。 表10.2 教学方式的选择示意图 促进学生理解和自主学习的指导性原则 在没有相应困难的情况下,尽可能地让学生进行探究性和创造性学习。否则,教学可能会沦为过分的说教。不要使学生成为记忆知识的机器,在课堂上把更多的时间用于讨论及分析。 把课本当做参考书,而不是当做教学大纲。 在教学中多提问少回答,对关键性问题应反复强化,并不急于给出答案。 用语言和行动证明,世界上不存在愚蠢的问题,鼓励学生大胆提问。 转换角色:教师故意提出一些天真的问题,让学生加以理解和回答。 促进学生理解和自主学习的指导性原则 提一些具有多种可能答案的问题,促使学生多角度进行思考,做出充满情感的反应。随后,布置一些作业,要求学生对不同的观点进行调查论证。 指导学生进行最终演示(如:口头陈述或图画展示)。 尽可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在自我评价和自我管理的过程中发现知识,最终使他们不再依靠教师告诉他们学习什么、如何学习。 不是在一课堂、一个单元及一个学习阶段结束之时才进行评价,评价要时时进行。绝对不能认为,只要把知识点讲完,学生就已经理解了。 全程评价的八种方法 利用卡片,提出问题 利用手势 设置问题箱或问题板 类比性提示 形象表达法(运用网状图或概念框架结构图) 口头提问 连环式追问 误解的检查 从理解的六个纬度出发理解学生 理解的不同纬度及习惯 第一纬度:解释。理性的解释还是理性化的解释? 第二纬度:释译。具有洞察力的还是陷入漠视学生反馈 饿死胡同? 第三纬度:应用。有效编排还是随意插入? 第四纬度:洞察。批判性的深入理解还是表现出理解上 的冷漠? 第五纬度:移情。决断还是优柔寡断? 第六纬度:自我认识。智慧的自我中心还是迟钝的自我 中心? 表10.3理解六纬度视角下高水平理解示意图 表10.3理解六纬度视角下高水平理解示意图 学习方式的差异性 对课文的阐释非常优秀,但是,由于缺乏对作品中人物的移情理解,因而不能很好地把握人物心理。 能洞察作品中人物的心理,但完全误解了主题及其写作的意义。 能解决复

文档评论(0)

ailuojue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