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同词语之间语义关系的多重性.doc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相同词语之间语义关系的多重性

相同词语之间语义关系的多重性 ——关于汉语句法、语义研究的一点新的思考 陆俭明 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中文系 Email:lujm@pku.edu.cn 相同词语之间语义关系的多重性 ——关于汉语句法、语义研究的一点新的思考 陆俭明 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中文系 我先前发表的《汉语句法研究的新的思考》(陆俭明2002)一文中,对汉语句法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想法,认为“过去所谓的汉语句法规则,其中实际上包含了语法、语用两方面的规则。由于汉语没有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因此在汉语句子平面句法规则和语用规则是混杂在一起的。我们真要把握汉语句法规则,首先要研究词组的构造规则。研究的步骤是,先研究清楚词组的基本构造规则,再探讨句子平面上的句法变化规则及其条件和语用变化规则及其条件”。最近几年我又就“句法-语义”接口问题,进行了一些思考,去年我曾发表文章谈过。(陆俭明2006)我在文章中谈到,无论从理论上来说,无论从中文信息处理的应用角度说,亟需从交际过程中编码、解码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具体可以有不同的研究、探索思路——一种是从考虑句子意思组成的角度来研究探索,研究探索一个句子的意思是由哪些意义编织成的,这些意思是怎样编制成一个句子的意思的。这个思路可以看作是由外往里的思路。另一种是考虑人到底是怎么把自己对于客观世界的认知所得通过言辞表达出来的。这个思路可以看作是由里往外的思路。但无论从那个思路研究、探索,都会涉及到一些深层次的语义问题。今天就想趁这个机会,说说自己最近的一个新想法——相同词语之间可以存在多重语义关系,即语言中存在着相同词语之间语义关系的多重性,以求教于大家。希望大家提出意见,提供实例。 一 两个相同的词语,组合在一起,有可能形成不同的句法关系,比如“出租”和“汽车”组合在一起,有可能形成“定-中”修饰关系(如在“叫一辆出租汽车”里);也有可能形成“动-宾”支配关系(如在“他们专门出租汽车”里)。同样,“我写的”和“散文”之间,有可能是“定-中”修饰关系(如:我写的散文哪比得上她呀!),有可能是主谓关系(如:我写的散文,而她写的是诗歌。)如果我们将这种现象称为“词语之间句法关系的多重性”,那么这里我们要指出,两个相同的词语组合在一起,在语义上也有可能形成不同的语义关系,这种现象我们不妨称之为“词语之间语义关系的多重性” (multiplicity of semantic relations between words)。词语之间句法关系的多重性,这早就引起语法学界的关注与研究;而词语之间语义关系的多重性,似尚未引起语言学界充分注意。 在具体论述“词语之间语义关系的多重性”这个问题之前,先作一点说明,那就是词语之间的句法关系,直接受词序的影响,“富士山高高的”与“高高的富士山”,包含的词语完全相同,由于词序不同,二者的句法关系也就完全不同——“富士山高高的”是主谓关系,“高高的富士山”则是“定-中”修饰关系。词语与词语之间的语义关系则是无序的,从语义关系上来说,“富士山高高的”也好,“高高的富士山”也好,“富士山”和“高高的”之间都是“事物-性状”关系;“高高的”都是用来说明“富士山”的性状的,只是前者采用的是修饰性说明,后者采用的是陈述性说明。 为了具体说明“词语之间语义关系的多重性”问题,不妨先从现代汉语里的存在句说起。请先看下面的实例: ()台上坐着主席团 床上躺着病人 门口站着许多孩子 ()墙上挂着画 门上贴着对联 头上戴着帽子这些句子就通常所谓的存句。如果站在今天的认识高度,汉语存句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作出进一步的解释: 第一,例()各句的施事,即域外论元怎么跑到动词后面去了? 第,例()里的动词是二元动词,其受事论元在动词后作宾语,但是,为什么动词的施事论元没有出现,而且也不能出现? 第,语言事实告诉我们,假如同为述宾结构,如果宾语的语义角色不同,所表示的语法意义就会有差异。例如: ()a. 吃苹果 [宾语为受事] b. 吃大腕 [宾语为工具] c. 吃食堂 [宾语为处所,一说方式] d. 吃环境 [宾语为目的] 例()a-d的各异。那么为什么在存在句里宾语的语义角色可以不一(例()里的宾语为施事,例()里的宾语为受事),而所表示的语法意义却一样都表示存在,表静态?(顾 阳1997)()那书房里确实看见过一只老鼠。那书房里确实看见过一只老鼠。动词(verb)理论动词(verb)理论 ( (1)台上坐着主席团 墙上[vP(EXIST) [VP一幅画挂着]] ( (2)墙上挂着一

文档评论(0)

ailuojue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