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工匠精神的缺失与高职院校的使命.doc
工匠精神的缺失与高职院校的使命
摘 要: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高技能劳动者的重任,必须注重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工匠精神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对学生进行长期的多种形式的教育。文章认为我国工匠精神缺失的原因在于:缺乏社会认同感,缺乏有效的培训体系,缺乏相关知识体系的积累和建设,职业教育存在缺陷,故而在转变观念的基础上,需加强顶层设计;培养职业情怀,培育执着敬业的品质精神;实施精细化管理提升职业素养;加强“工匠精神”文化建设以及通过校企合作,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和塑造学生的“工匠精神”。
关键词:高职院校;工匠精神;校企合作;养成教育;职业素养;精细化管理
作者简介:成海涛(1976-),女,江西赣州人,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与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6)22-0079-04
2016年全国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提“工匠精神”:“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其后“工匠精神”迅速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并被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
一、何谓工匠精神
我国古代有“士农工商”四民之谓,其中的“工”就是工匠,原指有手艺专长的人。工匠,即生产一线的工人,是直接参与物品建造的人,他们的手艺决定物品的质量。工匠同时也被分解成多个名词。在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称呼,如饮食行业称为厨师,理发的称为理发师,工厂里的称为师傅、普工、蓝领,装修行业称为木工、泥水工、贴砖工、电工等。总而言之,工匠是一线工人的统称。(本文在此讨论的工匠更多指的是做此道工种(序)的工人,因为只有每一个工种(序)的水平提高后才有整体水平的提高。)
而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是指严谨专注、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用精气神创品牌、升品质、求发展[1]。具体应该包括以下几要素:第一要素是专注。用心活、用心干、用心经营、用心诠释人生。工匠精神是只要专注、踏实地做好一件物品,哪怕只是一枚螺丝钉,也能获得成功。第二要素是坚持不懈。孔子曰:“学如不及”,求知永无底止。工匠精神的第三要素是坚强和忍耐。通过不断的努力超越一般境界的人叫做“匠人”。成为匠人,需要千秋万代的时间,需要经历种种痛苦和挫折。勇敢地直面困难,坚强地走出困境时,才能达到匠人的境界。
二、现今我国工匠精神缺失的原因分析
“工匠精神”在德国被称为“劳动精神”,在美国被称为“职业精神”,在日本被称为“匠人精神”,在韩国被称为“达人精神”。为什么世界上许多发达的国家存在无数私人小作坊,甚至英国女王穿衣服也要去找一家小作坊订做,因为他们具有“工匠精神”。
纵观历史,中华民族历来不缺乏工匠精神,无论是古代的四大发明,还是当代的“天河”系列,中国的制造文明曾一度影响世界[2]。既有鲁班、茅以升、王选这样的大师级工匠,也有修造出故宫、圆明园等世界奇观建筑的工匠。中国传统制造工艺,特别是木器、玉器、金器等的雕琢是一个特别恰当的实例,无器不美、无器不精、巧夺天工。中国的工匠精神,并不逊色于其他国家[3]。但是现代我们却有了巨大差距,精气神的缺失造成当下重数量、轻质量,顾眼前、忽长远的现状令人担忧。有人说,同样的生产线,德国组装出来的汽车跟国内组装出来的汽车质量就是不一样,尽管这话说得有点偏激,但也有一定的道理。金钱至上的社会氛围,追求暴富的急切心态,个人、企业、社会的浮躁,让追求极致化的“工匠精神”成为很难跨越的鸿沟!
(一)缺乏社会认同感
在我们的社会环境里,对于一线工人是存在一定歧视的,做一线工人在很多人眼里地位就是低下,就是不如做管理、当白领有地位;可怕的是行业外的人这么看,行业内的人也这么看,所以技艺达到一定的程度,并完成了基础资本积累时,可能就离开一线了。很少人会再去思考如何去提高技艺,如何提高效率,这样,技艺的探索也就中止了,这个行业就难以进步了。而在欧洲有些工匠可能一辈子都在干这个活,有的甚至是数代家族的传承。
(二)缺乏有效的培训体系
现在的职业教育几乎是针对初级入门的培训,以常识通识为主,即学后可以在相关行业从基础做起,有一点理论知识。而缺乏细分高效的培训机构,传播技艺依然靠师傅带徒弟这种最原始的方法,每个不同的师傅都有不同的标准,做出来的物品自然千差万别。我们的培训没有做到细分,没有针对特别的工序、工种、工艺进行培训研究。没有学习、对比、检讨、总结、积累不可能有工艺的进步。比如室内装修专业,我们教的更多的是理论及画图,而不是教学生怎么样批灰、贴砖、做木工等,应该看到我们更需要的是有高水平的一线工人,而不是只懂理论的管理者。没有高水平的技能、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