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悬念”学语文.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巧用“悬念”学语文.doc

巧用“悬念”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4-0064-02   许多文学作品之所以能抓住读者的心,令人爱不释手,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文中巧妙地设置了一个个悬念,令人欲罢不能。教师是一个站在讲台上的艺术家,如果能恰如其分地运用设悬念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样也可以收到奇效。我在语文教学中尝试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讲读课文前抛砖引玉   先把文章中故事的高潮、结局之中某个突出的片断或者与文章有关的故事讲给同学听,让学生不由自主产生寻根究底的愿望,自然地在老师带领下进入学习大门。例如,教学《一夜的工作》之前,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同学们,在联合国的历史上曾经记载着一件事。联合国国旗一向没有受任何影响有规律地朝升夕降,但是有一次,一个国家的总理去世了,联合国秘书长却破例宣布降半旗,以示哀悼。就在其他国家为此举动不理解时,秘书长说:‘你们见到过一位拥有几亿人口的大国的总理,自己却没有一个孩子;见过一个国土辽阔的大国的总理,在银行里却没有一分存款吗?’联合国秘书长说的这位总理,就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周恩来总理。”这样巧设悬念、扣人心弦,激起学生对总理深深的敬佩之情,并产生急切想知下文的愿望,由此顺势利导“一位如此受人敬佩的总理,不要说他一生为国家为人民做了多少事,做出了多少贡献,只要看他一天或一夜是怎样工作的,就可知道了”。简单的几句话,使学生知道这节课要学的内容,兴趣一下子高涨,同时也突出了中心。   二、讲读课文中处处设悬   1.巧设悬念,产生问题。“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有了中心问题,就会去进―步思考接下来的问题,主动探究,就会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鼓励学生以中心问题为重点,主动探究,让他扪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从而发展学生创造思维,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时间、更大的空间。这也就要求我们教师不能单一地在课堂中向学生呈现一些没有悬念的问题。适当的时候要给予学生扩展思维的机会,以一个问题为契机,鼓励学生去思考、去探索。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学到学习的方法。如在教学《狐狸和乌鸦》时,教师在分析完课文后提出:假如你是乌鸦,你将如何对待狐狸的奉承呢?这一设问渗透某种理智教育,而且富有情趣,也体现了求异思维的训练,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答问中得至启发,学会识别真假,掌握识别方法,不至于上当受骗。   2.巧破迷宫。按文章的逻辑顺序,故设疑难,不直接把事情的经过、结果及问题的答案告诉学生,而是让他们在迷宫中不断开启自己的思维,逐步走出迷宫。例如:语文11册第14课《鹿和狼的故事》一文,在引读课文时,我是这样步步设下悬念的:美国总统罗斯福为了保护凯巴伯森林里的鹿,采取了哪些措施,结果怎样?罗斯福下令捕杀狼这一决策对还是错的?如错,错在哪里?从这件事中你悟出了一个什么道理?又如《草船借箭》中,周瑜说:“对,先生和我想的一样,现在军中缺的是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我抓住“一样”“赶造”两词,设下第一谜:“周瑜为什么明知故问?为什么又把决定成败的十万只箭让诸葛亮来赶造?”当学生学到第三段时,不由恍然大悟,原来周瑜是有意陷害。接着又抓住“我得吩咐军将们,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设下第二谜:那么诸葛亮在三天之内完成得了吗?学生学到第四段,诸葛亮向鲁肃借船时,我又设下第三个谜:既然是造箭,借船又有何用?学生饶有兴趣地读下去,想探个究竟。当说到草船借箭时,学生终于识得庐山真面目。最后,我又抓住“神机妙算”一词,设下最后一谜:神在何处?妙在何处?一节课里,学生在迷宫中饶有兴趣地边学边解谜,其乐无穷。   3.打破常规。故意违背事理,在“逆反”情境下带学生品味课文,也会达到出乎意料的效果。《太阳》这篇课文,如果把最后一个太阳也射下来,那么会发生什么?从而引起学生自己去看课文,从中找答案,并且充分发挥想象力。   4.故错迷惑。这种错并非真错,而是在特定的场合下故意错的语言技巧,是随机应变、因势利导的教学艺术。《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知识性文章,上课时我说:“我把人类的好朋友地球带来了(指着被污染的地球),同学们都发现今天地球不高兴了,是的,他病了,大家想不想为他治病啊?”显然,“带到教室”“治病”这一连串“错”言“误”语不仅给学生以新鲜感,而且形象生动地强调地球和人一样都是有生命的,同样需要关心和保护,突出要加强环境保护这一中心。   5.险象横生。可以试用于情节比较紧张复杂的课文,例如《将相和》中完璧归赵的故事,可以抓住蔺相如与秦王一个个紧张的斗争设疑,让学生为蔺相如的危险处境提心吊胆,也为他的机智勇敢拍手叫绝。   6.借词达意。有时文章本身的艺术吸引力不大,例如说明文、介绍语法知识的文章,学习起

文档评论(0)

ganpei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