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学体科系建构.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程与教学论学体科系建构

课程与教学论学科体系建构 外语学院 2012级学科教学(英语) 秦婉婷 课程与教学概论 课程与教学系统 课程与教学过程 课程与教学美学 第一部分 课程与教学概论 一、课程与教学的背景 ㈠、课程与教学的历史基础(国外和我国的历史发展研究) ㈡、课程与教学的哲学基础(国外和我国的哲学基础研究) ㈢、课程与教学的文化及社会基础 ㈣、课程与教学的科学基础 ㈤、课程与教学的心理学基础 二 、 课程与教学的基本概述 ㈠、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含义、地位和作用 ㈡、课程与教学的基本任务、研究对象以及学科特点 三、 课程与教学本质 ㈠、课程与教学的影响因素 ㈡、课程层次 ㈢、课程与教学的定义 ㈣、课程与教学观演变 四、课程与教学理论 ㈠、课程与教学论的产生与发展 (萌芽期 建立起 繁荣期) ㈡、西方课程与教学理论流派 (传统流派 现代流派 新兴流派) ㈢、我国课程与教学理论的流派 (启发式教学 主体性教学 情景课程与教学 概念重建主义课程与教学) 第二部分 课程与教学系统 一、教育中的各要素 ㈠、 教育内容(1、概念2、文化本性3、内容构成) ㈡、作为教育内容的知识 1、知识的概念 2、人文知识与科学知识 3、随时代发展的新知识 ㈢ 教育内容拓展 1、体育内容 2、技能与能力 3、态度与价值观 二、学生成长 ㈠、学生概述(概念 特点 新的学生观 权利与义务 学生赋权增能) ㈡、影响学生成长的因素(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 ㈢、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 ㈣、良好师生关系 三、教师发展 ㈠、现在教师观(概念 角色 新的教师观 权利与义务 教师赋权增能) ㈡、教师专业发展(概念 发展 途径) 第三部分 课程与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课程研制过程(是教育过程的核心,分为规划 实施 评价三个过程) 二、课程规划与设计(概念 层次 步骤 任务) 三、课程与教学目标(分类:包括传统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布鲁姆等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 梶田叡一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四、课程结构(涉及课程结构的层次 课程内容的表现 课程设置 课程框架 课程类型 课程平衡 课程结构的形成机制) 五、课程资源 (课程与教学材料 课本) 六、课程实施与组织 七、校本课程开发(三级课程管理目标) 教学过程 一、教学媒体(1教学媒体发展进程 现代教学媒体的特点和意义。2、多媒体的开发与应用。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二、教学组织形式 ㈠、近代基本类型:1班级授课制 2贝尔-兰喀斯特制(导生制) 3道尔顿制 4设计教学法 5文纳特卡制 ㈡、教学工作基本环节:1备课 2上课 3作业布置 指导与批改4课外辅导5学习评价 ㈢、教案与学案研制 三、教学过程 ㈠、本质: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交往。师生的交往互动,是教学过程的本质属性。(特殊认识说 儿童发展说 认识---发展说) ㈡、教学过程的结构 四、教学方法(提示型教学方法 自主型教学方法 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 五、教学策略(学习策略 教授策略 互动式教学策略) 六、学习方式(有意义接受学习 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七、课程与教学评价(教材评价 学生学习评价 教师评价 其他评价) 第四部分 课程与教学美学 一、课程与教学审美 ㈠、概述在课程与教学活动中,人们自觉或不自觉的直面蕴含其中的审美或艺术问题,并去认识和创造课程与教学美及审美意象,并将其融入教学中,从而形成了特殊的课程与教学美学领域 ㈡、内容包括:课程审美 教学审美 二、教学艺术 ㈠、常用的课堂教学艺术:导课艺术 教授艺术 组织艺术 结课艺术 ㈡、教学艺术风格的含义 特点以及形成 ※ 当前《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争论焦点以及解决办法建议? 近年来我国学者构建了较具典型意义的三种课程与教学论教材内容体系:依据外域学者的有关理论,建构“课程与教学整合论”的内容体系;采用相对分离的组合形式,综合反映有关课程论和教学论的研究成果;从文化哲学观的视角,重建一种具有“开放”“整合”与“整体”特质的现代课程与教学论内容体系。 在教育学学科中,课程与教学论处于主干和核心的地位。近二十年来,西方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成果得以大量引进国内,极大地拓宽了课程与教学论研究者的视野。然而,中西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范式存在较大差异(具体表现在研究视角、概念、范畴及方法等方面),这导致了课程与教学论学科在理论解释和实践指导两方面的功能都遭遇了一些困难。当前,这种困难尤其体现在课程与教学论教材内容体系建设上。如何系统整理、吸收国内外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优秀成果,并以此为基础构建本土化的现代课程与教学论教材,成为当前面临的亟待

文档评论(0)

hh83kx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