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领华尔街运动中影像传播的受众策略分析.doc

占领华尔街运动中影像传播的受众策略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占领华尔街运动中影像传播的受众策略分析

参考资料:巴蜀论文网:/ 博客:/u/2932658050 投稿邮箱:whlunwen@163.com 占领华尔街运动中影像传播的受众策略分析 【摘要】2011年9月27日,美国爆发了“占领华尔街运动”。在这场社会运动中,支持者运用影像传播推动了整个运动发展。文章试运用使用与满足理论、议程设置理论及符号学相关理论,结合影像传播的特点,分析影像传播在激发受众参与上发挥的重要作用,以期引起人们对社会运动中影像传播的受众策略之探讨。 【关键词】占领华尔街运动????影像传播????受众策略 ????2011年9月27日,美国爆发了“占领华尔街运动”。这场社会运动迅速从全美向世界范围蔓延,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影像传播行为贯穿了整个运动,其中的影像作品有:海报《舞女与铜牛》;催化运动膨胀的影像:展示纽约警察局“恶行”的视频;推动运动发展的影像:多利·蕾妮的“烈士形象”照。在这一过程中,传播者运用的影像传播在激发受众参与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利用影像的优势满足受众需求 ????利用使用与满足理论,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在占领华尔街运动中,受众的影像接触满足了他们的什么需求,来考察影像传播给人们带来的心理和行为上的效用。美国社会学家E·卡茨曾在其著作《个人对大众传播的使用》中将媒介接触行为概括为一个因果连锁过程:“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媒介期待→媒介接触→需求满足”,即人们接触使用传媒的目的是为了满足需要,这种需求和社会因素、个人心理因素有关;受众接触使用后的结果有两种:一种是满足需求,一种是未满足。在考察传播效果时,受众的需求是否得到满足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 ????以此观照,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经济萎靡不振,失业率居高不下,财富分配、社会保障等矛盾日益尖锐,这一切奠定了受众发泄对生存现状的不满、反抗社会不公的社会基础。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人们从对经济运行机制的关注,转向对经济、社会体制的质疑,心中积压的不满、怀疑、愤懑迫切需要一个发泄渠道。占领华尔街运动中的影像恰恰满足了人们的发泄诉求,本来如暗流般涌动着的不满和愤怒便迅速爆发。 ????在占领华尔街运动中,影像传播在满足受众需求时,影像自身表现出了独特的优势。首先,在视觉信息传播的不同形态中,影像传播的信息量非常大,一幅图片可以同时传递丰富的事实信息和深刻的情感信息。影像较之文字更为有力,因而有“一图胜千言”的说法。由此,影像传播的信息具有输出量大和到达率高双方面的优势。影像又是直观性的信息呈现,影像展现在受众面前的是具体的内容,而非通过加工想象才能被理解的抽象信息。海报《舞女与铜牛》不需要人们在高频率的生活节奏下,停下匆匆步履来仔细分析、思考,受众能否认读简单的单词都能理解影像所要传递的信息。观看者从这些信息中,不仅看到了不公平的“事实”,同时它所传达的精神暗含了传播者预期的愤怒,传递了起来反抗、参加占领运动的信息。 ????利用不同影像设置受众议程 ????议程设置理论认为,传播者可以通过提供信息和安排相关议题来有效地左右人们关注的事实和意见。占领华尔街运动中,传播者作为事实上的“把关人”,从人们的环境认知过程入手,利用影像进行“环境再构成”的作业,向公众提示社会生活中的重要议事日程。但是,受众不仅受到媒介强调的议题内容的影响,而且受到这些议题的表达方式的影响,这些影响就会涉及其态度和行为的改变。 ????占领华尔街运动的影像传播是一个对受众的长期“培养”过程。2011年7月13日,《Adbusters》杂志贴出一张跨页海报《舞女与铜牛》,吹响了这场社会运动的号角。《舞女和铜牛》用隐喻的方式提示受众:时下美国经济萎靡,失业率居高不下,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它告诉人们为什么要进行占领运动—因为大家有“一致的要求”,共同敌人就是画面背景中隐现的人群,在混沌不清又危机重重的当下,只有在9月17日行动起来,共同反抗。2011年9月24日,纽约警察局向游行妇女喷洒辣椒水的录像和截图出现在YouTube和Facebook上。2011年10月1日,媒体上出现布鲁克林大桥上700多名示威者被抓捕的消息和画面。这些影像把人们的目光纷纷引向了运动中的新矛盾,即与警方的斗争。新议题的出现很好地为占领华尔街运动“保鲜”,赢得了人们持续的关注。运动支持者的影像传播行为产生了他们预期的良好效果:主流媒体由此掀起了对占领华尔街运动的报道潮流,运动因而得到了世界范围的“宣传”,受到了广泛的关注,赢得了更多的支持。之后,多莉·蕾妮的“烈士形象”更为这场运动的持续打了一剂强心针。 ????纵观整个传播过程,从“残酷生存

文档评论(0)

hh83kx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