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程评价若干理问论题探讨
课程评价若干理论问题探讨
和学新
摘 要:课程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活动,也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社会活动。课程评价的特性、课程评价的主体与客体、课程评价的过程与方法等是课程评价研究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由于课程评价的社会性、包容性、多主体性、整合性、发展性以及具有的较强感情色彩,在评价的主体、客体及其过程与方法等方面都表现出多元而复杂的特点。
关键词: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的特性 课程评价的主体与客体 课程评价的过程与方法
来源:人教网2010
当前,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蓬勃发展,而对其进行科学的评价,做出科学的结论,为其成果的大面积推广提供依据,急需课程评价理论的指导。与此同时,还有大量的地方和学校、教师自觉开展的各种层次和类型的课程与教材改革,对其也需进行正确的引导和评价。这一切都使得课程评价研究显得更为迫切和重要。本文试就其中的若干问题做一探讨,以期对课程评价的理论和实践发展有所裨益。
一、关于课程评价的特性
课程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活动,也是一种十分复杂的社会活动。它涉及到评价主体的目的、评价的过程与方法,也关系到课程的未来发展。同时,参与评价的人员也是具有不同价值取向的具有丰富感情的价值主体。因此研究和探讨课程评价的特性,可以更好地把握课程评价的实质,更好地开展课程评价,促进课程评价理论与实践的发展。
关于评价的特性在哲学领域有较为深入的研究,但在课程评价领域,人们更多关注的是评价的具体操作和实施,在基本理论的探讨上尤其是对课程评价特性的认识人们关涉的较少。在我们看来,课程评价有以下几个特性:
(一)课程评价具有社会性
课程评价的目的根本上是为了社会发展的需要,其结果要对所评价的课程标准、课程方案、教材等进行变革。课程评价不是几个人或者某部分人的主观行为,它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以及课程发展规律来进行。因此,它首先是一种社会活动过程。从评价的目的、评价的过程、评价标准的制定、评价主体的确定以及评价结果的运用上都富有社会性。虽然这种评价活动不可避免带有个人的一些情感成份,反映了个人或者部分人的某种价值取向,但从本质上它属于社会活动的范畴,直接指向课程活动实践。
(二)课程评价具有较大的包容性
课程评价与一般的教育教学评价也不同。一般的教育教学评价多用于考查学生的学业成绩,在思想品德方面多采用鉴定或操行评语的方法。一般是在一定阶段如一个学期、一个学年或一个学段结束时采用结果性评价或终结性评价的方法,而且对学生学习态度、情感发展、性格特征、家庭环境等因素很少涉及。课程评价除了关心学生学业和思想品德发展外,还要就课程标准、课程方案、教材以及课程编制方面的问题做出价值判断。它不仅是结果评价,还要求有过程评价、背景评价等。在评价范围上要比一般的教育教学评价要广。它不仅要评价课程本身的价值,它还要就课程理论的发展做出判断。它不仅包括背景评价,还包括过程评价、结果评价和综合评价。在评价的方法、手段上也更为复杂,如测量、考试、统计、访谈、作品分析、调查、追踪、实地观察等。在评价的主体上,根据不同目的需要,又可以有自我评价、专家评价和行政评价。所以说课程评价具有较大的包容性。
(三)课程评价有多主体性
课程评价的参与者是广泛的,课程实施者自身作为评价主体,进行课程实施工作的自我总结评价,课程理论工作者作为评价主体,课程决策与管理人员作为评价主体,甚至学生、家长、社区代表等可以作为评价主体参与课程的评价。不同的评价主体在评价时代表各自的价值取向。一项课程改革能否产生影响,能否取得成功,离不开多元评价主体的参与。参与评价的主体越多,越有利于课程的发展。
(四)课程评价具有整合性
由于课程评价的内容是广泛的,评价的主体是多元的,获得的多方面的意见也就不会完全相同,这样,课程评价就必须对各方面的评价意见进行综合分析和整理,从而获得整合的结论。这种整合的结论要充分吸收各方面的意见,这既是评价的特点也是评价的难点。明了这一特性,会对课程评价有更清醒的认识。
(五)课程评价具有较强的感情色彩
由于课程评价中价值主体的卷入,评价主体的态度、情感、需要、意志等因素不可避免要参与进来,评价主体不可能像认识主体那样超然地仅仅与评价对象处于一种“理论关系”中,而是渗透着评价主体的需求、满意等情感关系。由于评价主体与评价客体之间的这种情感关系,就使得课程评价出现主观的成份。比如当评价主体与课程实施者之间具有朋友、同学等关系时,评价者就会对被评价者有一种同命相怜的关系,这时评价的尺度就会松一些。而当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没有这种关系时,被认为不是“自己人”的,评价者的心理相容性就会降低,评价的尺度就会严一些。又如当评价的课程改革是著名专家或著名学者或权威人士主持时,评价主体往往会有先入为主的感情色彩,主观上就会产生好的印象,从而在评价进放松尺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