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7年整理】认知空间与语言的格英语的语义和句法范畴述评
认知空间与语言的格英语的语义和句法范畴述评
英语的语义和句法范畴》述评Sehlesinger著李晋霞述评《认知空间与语言的“格”:英语的语义和句法范畴》(‘。gnili,助ace。nd石ng“islicCoe:semanricand与瓜acricCaz聊二inE刀召lish),TheHebrewUniversity心理学系教授lzchakM.Scblesinger著,是《英语语言研究》(记如inE咭lish玩nguoge)系列丛书的一本(该丛书的执行编辑(ExeeutiveEditor)是SidneyGreenbaum),1995年由CambridgeUniversityPress出版。十余年来Schlesinger一直从事认知范畴与语言范畴的关系研究,该书是Sehlesinger十余年研究工作的一个总结。
本书的研究对象是“格”(case)以及“格”与认知的关系。作者向传统的“格”概念提出挑战,认为“格”是部分受制于认知概念的语言结构,为“格”概念的理解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格”有种种不同的称呼,如语义关系或者语义角色、题元角色(thematicrole)、0角色(thetarole)等,为了简便,作者选择“格”这一术语。
本书共十章。第一章考察认知空间中范畴的性质(thenatureofeategoriesi。C。,itivesPace),奠定了本书的理论基石。第二章讨论施事格(agent),是本书的重点。第三章考察伴随格(。omitative)。第四章考察主语位置上的工具格(theinstrumentinsubjeetposition)。第五章为第六章作铺垫,考察了述语(predicates)。第六章讨论被限定格(attributee),这是作者提出的一种新的格范畴。第七章考察心理动词(mentalverbs)C第八章考察宾语,特别是直接宾语。第九章考察动词。最后一章是对以上章节的回顾,并对进一步的研究作出展望。
本书的研究语种虽然局限于英语,但作者的研究思路却具有普遍的借鉴意义。下面有重点地对以上各章作一介绍。
第一章认知空间通常认为“格”是一种概念范畴或者认知范畴。作者不同意这种观点。作者通过心理语言学的实验证明人们具有某种直觉,用于判断那些近似于“格”的认知范畴,作者把这种直觉叫做“意念”(notion),并认为它们才是“认知原素”,而所谓的“格”并不是“认知原素”。
作者建议把“格”看作是一种语言结构,因此没有必要在认知空间中对其进行表征。尽管实际上“格”的确定非常困难,但作者认为原则上“格”可以通过认知原素“意念”进行确定。
“格”不等于“意念”。
这种看法与Finmore的“格”语法不同。Finmore认为“格”是人类自然语言所共有的“语义原素”之一,“格”在语/义结构中是一个基本、固定而统一的概念。而作者的上述观点则为“格”所可能具有的语言特殊性(lan剖age一speeifie)留有余地,如在宾格语言(aeeusative]an-本刊网址:.e可ehine对518_汀s/dan翻a订index.htm183guage)里施事的确定包括不及物动词的主语,但在唯被动语言(ergativelanguage)里,施事则不包括不及物动词的主语。
在“格”的确定上,作者提出了“语言相关原则”(theprineipleoflin邵istierelevanee),即:“格”是语言区别的所在(Aease15wharmakesadifferenee,lin邵istieally.)。举例来说,如果陪伴格(accompanimeno和成分格(in尹dieno在语言结构上没有区别,那么就没有必要设立这两个不同的“格”。
作者通过实验证明认知原素“意念”具有三个特点:等级性(gradedness)、边界模糊性(fuzzybound而es)和部分重叠性。
第二章施事格与主语通常认为主语这一句法范畴在语义上是非匀质(haterogeneous)的,如多数情况下主语表示动作的施事,但有时主语也可以表示其他语义成分,如事件的经验者(experiencer)、工具、受事等等。语法里引进“格”的概念,其目的是为了借助“格”来解决“语义一句法”之间在某种程度上的对应问题(eertainsemantie一syntaetieeorres即ndenees)。正如Dowty指出的,在“格”的研究方面最重要的莫过于“论元的选择”(a理甲mentselection),如句子主语对语义角色的选择。当认识到主语在语义上的非匀质性之后,一些语言学者提出了“主语选择等级”。
这样一来,在主语的语义选择问题上,“格”范畴就被排成了一个序列,而“施事”则位于这个序列的首选位置。句子的主语就按照上述语义格的顺序进行优选选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7年整理】苏教语文十二册集体备课记录(十二册第一单元).doc
- 【2017年整理】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 能量.doc
- 【2017年整理】苏教语文十二册集体备课记录(十二册第六单元).doc
- 【2017年整理】苏武乡新河完小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总结.doc
- 【2017年整理】苏教语文十二册集体备课记录(十二册第二单元).doc
- 【2017年整理】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doc
- 【2017年整理】苏教语文集体备课记录(十一册第三单元).doc
- 【2017年整理】苏教语文集体备课记录(十一册第二单元).doc
- 【2017年整理】苏教语文集体备课记录(十一册第四单元).doc
- 【2017年整理】苏教语文集体备课记录(十一册第一单元).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