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于中心校四年级数学学科中心组组活动总结.doc

东于中心校四年级数学学科中心组组活动总结.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东于中心校四年级数学学科中心组组活动总结

东于中心校四年级数学学科中心组活动总结 本学期我们四年级数学学科中心组依照中心校出台的“依点驱动、四步落实”的教研模式并结合我组的实际情况扎实、细致、有效地展开了教研活动。除中心校组织的一次教材培训外,我们又活动了4次。4月26日、5月4日的两次活动分别由双高小学的郭峰老师和东于小学的马英娟老师于不同时做了同一课《乘法分配律》。4月20日、5月18日的两次教研活动我们进行了《确定位置》的研讨课。4 月20日正好赶上国培送教下乡在东于小学举行,其中有两节四年级的《确定位置》,活动后专家们都给予了针对性的指导与高层次的引领,故我们选定了这课于5月18日由水校的逯晓玲老师再次作课,并进行了非常细致地研讨与总结。 活动任务安排(观察点的分配)如下: 胡秀荣: 表一( 教师教学目标与达标测试题的有效性) 4次全程参与 郭 峰: 表二(学生习惯养成) 4次全程参与(3次观课议课、1次执教) 逯晓玲: 表三 (学生参与活动情况) 4次全程参与(3次观课议课、1次执教) 马英娟: 表四 (自主、合作、展示交流) 3次全程参与(2次观课议课、1次执教) 罗少华: 表五 (教师问题设计与教学互动) 1次全程参与(1次观课议课) 活动效果总结: 以点议课,将议课细化到点,既是对观课议课的要求与引领,同时又是对讲课教师备课、上课的要求与引领,所有参与者都有“拐杖”可依了。在这4次活动中可看出教师依点设计导学过程,依点组织课堂教学,依点观课议课的思想意识逐渐清晰起来,这是值得我们欣慰的地方。但,由于人手过少,除了讲课人只有三两位甚至一两位教师观课,五个表都没有全部起用到。建议下学期要合并组以加大人手确保每个观察点至少有一人,最好有两人观察,确保五个表都有人去观察、去思考、去实践。 虽然观察表运用率不高,但丝毫不影响课的研讨。下面重点谈谈四次活动后我们对课达成的共识。 《乘法分配率》 教学关键: 1、尽可能调动起学生的已有认知、已有经验,利用已有认知经历建构乘法分配律的过程。 2、充分利用乘法的意义理解乘法分配率,能解决相关的问题。 教学思路: 一、复习旧知,引出研究话题。 1、用字母表示已学乘法运算率。 2、谈话引起研究话题。今天研究的这个运算率也是从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数学现象中提取出来的,一起看看生活中的这些数学现象。 3、出示例题:一张桌子65元,一把椅子35元,学校购置34套课桌椅一共花了多少钱? 二、引导学生经历建构乘法分配律的过程。 1、独立完成:用两种方法列综合算式解答上面例题。(提供65*34、 65*35、 34*35的积) 2、展示学生的两种解答方法。(独立完成后先同桌两人小组交流解题思路,请一生展示解题方法。) (65+35)*34 65 * 34 + 35 * 34 =100 * 34 =2210 + 1190 =3400 (元) =3400(元) 3、组织全班交流、比较两种思路及算法,得出等式,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的模型。 等式左边; 34个100元,先求和再求积。 等式右边:分别先算34个65、34个35各多少,再相加,先求积再求和。 4、回忆已有认知经验举出生活中的这一数学现象并归纳这一数学现象的共同之处,即乘法分配率的模型。 (1)举出生活中的这一数学现象(小组尝试举例,教师巡视,全班交流)。 (上衣单价 +下衣单价)*购买 数量=上衣单价 * 购买数量 +下衣单价*购买数量 (长 + 宽) * 2 = 长 * 2 + 宽 * 2 …… (2)归纳这一数学现象的共同之处。(小组尝试归纳,教师巡视,全班交流) 两个数的和 乘一个数 等于 用两个加数分别去乘这个数,再把两个积相加。 告诉学生:这就是乘法分配律。 三、尝试运用并通过验证渗透利用乘法的意义理解乘法分配律。 1、填空并验证。(在验证的过程中体会到利用乘法的意义验证要省事得多,达到学生人人愿意用乘法的意义去验证) ( 40 + 4 ) * 25 =( 40 * 25 + 4 * 25 ) 【 44 个 25 40 个 25 】 + 4 个 25 ________ 44 个 25

文档评论(0)

yan666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