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土白衣谱谐章.doc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红土白衣谱谐章

红土白衣谱谐章 ——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呼吸内科教授何建猷同志先进事迹 何建猷,中共党员,广东省广州市人。1967年毕业于中山医学院临床医学系(六年制)。38年来,一直从事内科教学、临床医疗和科研第一线工作。现任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内科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医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医院中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等。 从医38年来,何建猷教授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她的事业、她的病人和她的学生。她几十年如一日,象亲人一样帮助困难病人、同事和学生,是群众公认的“做了一辈子好事的人”;她廉洁行医,医德高尚,以大医精诚、大爱情怀,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和爱戴,是群众公认的医德楷模,构建了和谐的医患关系。在她的身上,充分体现了医务工作者的优秀品质和精神风貌,不愧为新时期医疗卫生工作者的典范和榜样,不愧为优秀的共产党员,不愧为人民的好医生。 十三载真挚红土情 “上世纪的六、七十年代,被许多同龄人描述成一场磨难,但换一个角度看,这是一场磨练。尽管过于艰苦的条件限制了我们在学术上的追求,但却磨练出我们和广大民众的感情……现在的物质条件改善了,我们尤其要记得,这种金子般的真情。没有情,就没有信任,和谐医患关系就无从谈起。” 何建猷近40年的从医生涯中,有13年是在徐闻度过的,那里是她的第二故乡,那里有她十三载的红土情怀。 何建猷是广州市人,1967年在中山医科大学毕业后,她放弃了广州优越的工作、生活环境,选择来到当时湛江地区最艰苦的徐闻县前山镇卫生院工作。艰苦的生活超乎了她的想象,是对人民群众无私的爱,是对病人金子般的真情以及无私奉献的精神让她经历住了13年的磨练,结下了十三载的真挚红土情。 刚到徐闻,对于在省城广州长大的何建猷,听不懂当地的雷州话,但是,几个月后,何建猷却奇迹地能操用雷州话和当地群众轻松交流了,很快地,何建猷完全融进了雷州半岛的群众中……头戴着竹笠,身背着急救箱奔走在当地十多条村庄中,一切就象七十年代电影《春雷》里表现的女赤脚医生一样。 然而,当时的医疗环境极端恶劣,何建猷住的破旧木板楼,楼上住人,楼下就是诊室,没水没电,平时遇到群众外伤做个缝针手术,都是打着手电筒做的,而就在这样的环境中,她日以继夜,抢救了许许多多的生命。给前山镇群众印象最深的是,只要谁家人一有急病,何医生就背着药箱上门,有时病人没有钱买药,她就自己先垫着,等病人有了钱再补交…… 1968年,正是国内实行农村合作医疗的第一年,当时农村缺医少药情况很严重,医务人员很紧缺,她每天都要值班,24小时候命,随叫随到,一有事背起药箱就跑。 有一年大年初一,有个病人请她出诊,病人住的村庄离卫生院有20多里路,当时条件差,没有车,她就和病人家属一路小跑赶去。但是很遗憾,这是一位呼吸衰竭的病人,等她赶到时,病人已停止了呼吸,但看到病人家属哀伤的面容,她不愿放弃,她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她立即给病人做人工呼吸。病人气道里有很多痰,当时又没有吸痰器,她便采取口对口用力为病人吸痰。尽管她很瘦弱,气力有限,还是坚持吸了十来分钟,但终因病人病情太重,还是没能挽回病人的生命,为此她伤心了很久。 还有一回,一个小学生因溺水呼吸停止被送到医院,何医生接诊后马上采取急救措施,在当时缺乏医疗器械的情况下,她用口吸出了孩子呼吸道中的异物,前后抢救了一个多小时,终于挽救了小学生的生命,但她却累倒了。为了抢救病人,她经常是废寝忘餐、忘记了疲劳,忘记了自己。神经内科有个病人因脑出血呼吸衰竭,她积极协助抢救,自己胃病发作,就悄悄服药,又继续坚持工作。类似这种情况不胜枚举。 或许是受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风靡一时的前苏联文艺作品《青年近卫军》、《静静的顿河》、《卓娅》等的影响,何建猷在执着的红土白衣路中,经历了许许多多人生的第一次,第一次在农药的恶臭中给中毒病人做人工呼吸,第一次在酷热难当的夏夜里将草席铺在地板上睡眠,第一次靠挑水解决一切生活所需,第一次站立在深可达腰的水田中插秧……同时,何建猷也和当地的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当地村民把她当成亲戚一样,经常帮她挑水做饭,在物质极端缺乏,食品定量供应的年代,公社食堂的陈厨师总是想办法帮她买点特供领导的一些免票鱼虾……每逢过年,群众送来的粤西民间特有的一种点心,就足够她从年初一吃到十五了,而在那里,还有她的两个干儿子。 正是这十三载的红土情怀,让何建猷深切了解了最底层劳动人民的艰苦生活,成为了她行医的赤诚医风的永恒动力。 三十八年赤诚白衣路 “我们常说理解万岁,医者的挚诚便是让病人理解的关键,‘大医精诚’,‘精’ 要经过一定的过程才能臻至,而‘诚’则属医德医风问题了!作为医生,只要有心,便能至诚,便能获得病人和其家属的理解,便能有效地减少医患纠纷。” 无论是在徐闻还是在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何建猷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永远以“诚”对待病人,走过了三十八年的赤

文档评论(0)

ailuojue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