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及其短语动词的认知语义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for及其短语动词的认知语义研究

For及其短语动词的认知语义研究 摘 要: 介词和短语动词是英语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但是结构主义和转换生成主义等传统的语言学对此缺乏解释力,学生只能死记硬背,费时低效。认知语言学界对现存意义中含有空间方位概念的介词及其短语动词进行了研究,而现存意义中不含空间方位概念的介词及短语动词仍然得不到合理的解释。文章运用隐喻、意象图式和概念合成等理论对介词for以及由for构成的短语动词进行了认知语义研究。研究发现:尽管介词for表示前后方位概念的意义已经被front和before所代替,但其意义延伸仍然是以其基本空间意义即表示前后的意义为基础的;其演变的意象图式为包含“始源——路径——目的地”的运动图式,for的现行意义基本上都是基于这一图式通过隐喻和转喻延伸而产生;而for短语动词则是由动词的意义与for的各种现行意义进行匹配合成而来。 ; 关键词:for短语动词;隐喻;意象图式;概念合成;认知语义 ; 短语动词是由动词加介词、副词或其它词构成的固定词组[1], 其功能相当于动词,是外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结构主义语言学、转换生成语言学等对其缺乏解释力,从表面上很难看出这些短语各组成部分的意思,学习者多数只能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事倍功半,费时低效,因而这些词的学习也成为英语教学的一个难点。 ; 幸运的是,认知语言学界通过不懈的努力,为短语动词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道路。在国外,Langacker等人用射体——界标理论详细描写了in、over、under、up、down以及out等介词的认知语义,揭示了介词各义项之间的关系。[2] Brugman首先对over 进行了意象图式分析,Lakoff 对其进行了总结,归纳出了几个主要的意象图式。[3] Lakoff 等还用意象图式理论及隐喻理论分析了over、out、in、up、down小品词的认知语义。[4]在国内,语言教学界也积极展开了相关的研究,所研究的小品词包括under[5]、at-on-in [6]、up amp; down [7]、beyond。[8]而李瑛[9]则以get off 为例对短语动词进行了开创性的语义研究。 ; 上述研究的对象基本上涉及的都是方位介词,换言之,这些词发展至今其基本意义仍然是表示方位抑或空间概念,其基本意象图式和空间概念相对比较清楚,意象图式和隐喻等理论对其具有较强的解释力,那么这些理论对其它表示目的、表示原因等相对抽象的小品词是否也同样有解释力呢?针对这一问题,本文试图用意象图式理论、隐喻理论以及概念合成理论等对小品词for以及for短语动词的认知语义进行研究,以期对短语动词的学习提供一定的帮助。 ; 一、相关理论介绍 ; (一) 意象图式理论 ; 图式理论最早是在18世纪由康德首先提出来的,后经过皮亚杰、巴特莱持等得以发展,图式理论虽然在一段时间内被盛行的行为主义所淹没,但到20世纪70年代,图式理论的发展达到顶峰,在语言学、人类学、心理学和人工智能等学科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图式思想逐渐成为一个具有元理论意义的概念。[10]所谓的“图式”就是指人们把经验和信息加工组织成某种常规性的认知结构,可以较长期地储存于记忆之中的;而意象则是指人在某物不在场时但在心智中还能想象得出该物的形象,这是在没有外界具体事物刺激输入的情况下,人在心智中依旧能获得其印象的一种认知能力。[3] Lakoff 和 Johnson 在《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首次把意象和图式这两个概念结合成“意象图式”(image-schema),并将其运用到隐喻分析之中。他们所说的意象图式是指人类在与客观外界进行互动性体验过程中反复出现的常规性样式,它既有“意象”的含义,又兼有“图式”的含义。[3] ; (二)隐喻和转喻理论 ; 传统理论认为隐喻和转喻仅仅是修辞手段,而当代认知语言学则认为隐喻和转喻是“我们对抽象范畴进行概念化的有力的认知工具”[2],“隐喻是通过人类的认知和推理将一个概念域系统地、对应地映射到另一个概念域的结果,抽象性的语义主要是以空间概念为基础跨域隐喻而成”。[3] 隐喻的认知基础是“意象图式”,它们来源于日常生活的基本经验,在概念域的映射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同于隐喻,转喻是在同一认知模型中进行的映射,即同一认知模型中的一个范畴被用来代替另一个范畴。 ; (三)概念合成理论 ; 概念合成(conceptual blends)也叫概念整合(conceptual integration),它是一种重要的类似于类比、递归、心理造型、概念化以及框架化等的一般认知操作。在概念合成中,概念结构从不同的心理输入空间投射到一个独立的合成心理空间,形成新的概念。例如在They are digging their financial grave这句话中,就存在分别来自gr

文档评论(0)

ailuojue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