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谈中国诗》导学案
高二语文《谈中国诗》导学案【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2、了解中国诗歌与西方诗歌的异同 ????二、能力目标 ????1、熟知中国诗歌特点,提高解读诗歌的能力 ????2、掌握比较研究的方法,并学会借此研究其他文学现象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借助在品味诗句时的审美体验,体会我国古诗词优美的意蕴,唤起学生对古代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 ????一、从段落构成的分析入手,了解作者构思的巧妙之处 ????二、引导学生理解分析含义深刻的语言,品味作者用语之机巧 ????【教学难点】 ????一、品析文章中比喻的妙用 ????二、本文主要是学习、理解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特质 ????【预习案】 ????一、感知文本 ????(一)诵读课文注意四个方面 ????1、作者怎样在中国诗与外国比较中,归纳中国诗的特点? ????2、作者引用了哪些古今中外的资料?旨在说明什么问题? ????3、对文中的比喻进行分析,比喻的含义是什么?有什么表达效果? ????4、注意品位含义深刻的句子 ????(二)感知过程 ????1、作家作品 钱先生博学多能兼通数国。学贯中西在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两方面均做出了卓越
?2、识记成语 ????(1)一蹴而至:蹴:踏;至:达到踏一步就成功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 ????(2)数见不鲜:数:屡次;鲜:新杀的禽兽,引伸为新鲜本指对于常来之客,就不宰杀禽兽招待后指常常见到,并不新奇 ????(3)自相矛盾: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的盾牌比喻一个人说话、行动前后抵触,不一致 ????(4)轻鸢剪掠:鸢,指一种鹰科鸟类鸢飞时飘浮空中,慢慢拍翅,然后翅向后成一角度而滑翔,与风筝飞行姿态类似愿意是指像轻盈的老鹰掠过天空比喻简短轻灵! ????(5)回肠荡气:回:回转;荡:动摇使肝肠回旋,使心气激荡形容文章、乐曲十分婉转动人 ????(6)凌风出尘:指品行高洁,超出一般人 ????(7)拔木转石:拔下大树,转动巨石形容力气极大
中国人的心地里,没有地心吸力那回事,一跳就高升上去。梵文的《百喻经》说一个印读外国诗每有种他乡忽遇故知的喜悦,会引导你回到本国诗。这事了不足奇。
打鱼人的温顺的风帆,全凭着你的意旨保护,
大胆地掠过你波涛的峰峦,而当你怒气冲冲,难以制服,
就会沉没多少渔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
(2010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们所说的文化并不等于已经铸就的、一成不变的“文化的陈述”,而是要在永不停息的时间长流中,不断以当代意识对过去的“文化既成之物”加以新的解释,赋予新的含义。因此,文化应是一种不断发展、永远正在形成的“将成之物”。显然,先秦、汉魏、盛唐、宋朝和我们今天对于中国文化都会有不同的看法,都会用不同时代当时的意识对之重新界定。毋庸置疑,在信息、交通空前发达的今天,所谓当代意识不可能不被各种外来意识所渗透。事实上,任何文化都是在他种文化的影响下发展成熟的,脱离历史和现实状态去“寻根”,寻求纯粹的本土文化就不可能也无益处。正如唐宋时期的人不可能排除印度文化影响,复归为先秦两汉时代的中国一样。因此我们用以和世界交流的,应该是经过当代意识诠释的、能为现代世界所理解并在与世界交流中不断变化和完善的中国文化。
要交流,首先要有交流的工具,也就是要有能够相互沟通的话语。正如一根筷子在水中折射变形一样,当中国文化进入国外时,中国文化必然经过外国文化的过滤而发生变形,包括误读、过度诠释等;外国文化进入中国也同样如此。常听人说唯有中国人才能真正了解中国,言下之意似乎外国人对中国的了解全都不值一提。事实上,法国的伏尔泰、德国的莱布尼兹都曾从中国文化受到极大的启发,但他们所了解的中国文化只能通过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