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0-2.1台湾多样的海岸景观
第十章 海岸變遷 10-1 多變的海岸地形 10-2 臺灣的海岸變遷 10-1 多變的海岸地形 海陸力量的交會 海水的運動 海岸的風化與侵蝕 沿岸流 海岸的主要地表營力 板塊運動與全球暖化的影響 海岸地貌特徵 海蝕平台與海蝕洞 侵蝕海岸特徵 侵蝕海岸 堆積海岸特徵 堆積海岸 10-1.1 海陸力量的交會 海岸是指海洋與陸地相交處向陸地延伸的部分,直到地形明顯改變為止的範圍,並沒有一定的寬度。 海岸的海陸交界帶的地形與環境,同時受到海水運動以及陸地上地質營力的影響。 10-1.2 海水的運動 包含了波浪、潮汐與洋流,對海岸會有海蝕、搬運和海積作用。 底流、沿岸流以及洋流,都會攜帶主要來自侵蝕作用形成的泥沙以及河流帶來的沉積物,成為漂沙。 潮汐造成海水漲落,在海水退去時會將海岸的物質帶向海洋,對海岸本身而言有自淨的效果,但相對也使汙染向海洋擴散。 10-1.3 海岸的風化與侵蝕 基隆和平島豆腐岩。形成是因為風化和侵蝕,使岩石的節理更為明顯。 10-1.4 沿岸流 沿岸流的形成:當波浪以斜角入射海岸,會形成與海岸平行的沿岸流以及垂直向外的底流。 10-1.5 海岸的主要地表營力 包含重力、風與河流。 河流會將碎屑沉積物帶至出海口,是海灘或沙洲的物質來源。 沿海地區常有強勁風勢,風會挾帶泥沙磨蝕沿岸的岩石,也會影響海岸植物的生長。 風會將沿海沙洲上的沙帶走,造成沙洲形狀的改變。 10-1.6 板塊運動與全球暖化的影響 板塊運動:造成陸地抬升,使海岸線向海的方向移動,因為高度落差增加而使地表侵蝕作用加劇,河流帶到出海口的沉積物增多使陸地範圍擴大。 全球暖化:造成海平面上升,使海岸線向陸地方向移動,沿海都市因面臨淹沒的危機,而且因為侵蝕基準面提高,侵蝕作用也會減緩。 10-1.7 海岸地貌特徵 將海岸分成: 侵蝕海岸:多為岩岸,形貌特徵主要是受海浪劇烈侵蝕而成的海蝕崖、海拱、海蝕柱、海蝕洞與海蝕平台。 堆積海岸:多為沙岸,形貌主要是由泥沙堆積而成的沙灘、礫灘、潟湖、沙洲、沙嘴和海灣。 10-1.8 侵蝕海岸特徵(1/2) 海蝕崖:海岸受到波浪侵蝕而形成的陡峭岩壁。 海蝕凹壁:海蝕崖下方接近海水的地方,因海水長期沖刷易形成向內凹的凹壁。 海蝕洞:波浪沖擊海岸岩石時,遇較脆弱的岩層或節理發達的地方,常沿著這些脆弱地帶深入侵蝕形成。 10-1.8 侵蝕海岸特徵(2/2) 海拱:海蝕洞受到海浪沖刷形成。 海蝕平台:海蝕洞上方因無支撐而崩落坍塌,底部會逐漸形成與海平面同高度的平坦岩台。 海蝕柱:在岬角突出海面而三面環海,是波浪攻擊的焦點。外側的部分岩體被切斷形成海中石柱。 10-1.9 海蝕平台與海蝕洞 10-1.10 侵蝕海岸(1/2) 岬角與海蝕地形 10-1.10 侵蝕海岸(2/2) 10-1.11 堆積海岸特徵 當沉積物為粒徑介於2~1/16 mm的鬆散砂粒,稱為沙灘;倘沉積物粒徑大於2 mm,則稱為礫灘。 沙洲:碎浪的能量無法將沉積物完全捲回海中,在海岸外堆積成堤狀砂礫沉積。 沙嘴:當沙洲的一側與岸邊相連,另一端延伸向海洋形成,其形態會隨著海流而不斷改變,例如龜山島著名的「靈龜擺尾」。 沙洲與陸地間淺緩淤積的水域,稱為潟湖,也就是俗稱的內海。 10-1.12 堆積海岸 10-2 臺灣的海岸變遷 臺灣多樣的海岸景觀 臺灣海峽的變化 沿海而建的熱蘭遮城 現今離海的安平古堡 臺灣海岸線的變化 阻擋海岸侵蝕的消波塊 突堤效應 地層下陷 沙灘海岸的消失 10-2.1 臺灣多樣的海岸景觀(1/2) 東北部:東北季風吹襲,風強浪大,加上差異侵蝕作用形成各種形狀特殊的奇岩怪石。 東岸:陡直的岩石海岸,又因東部河川陡急,因此在出海口多是滿布鵝卵石的礫灘。 西部地區:地形平緩,河川帶來泥沙沉積,是平緩的沙灘。 南部墾丁地區:海水溫暖清澈,適合珊瑚生長,再加上地殼抬升,形成珊瑚礁海岸。 10-2.1 臺灣多樣的海岸景觀(2/2) a東北部 b東岸 c西部 d南部墾丁 10-2.2 臺灣海峽的變化 a:1萬8000年前海平面下降,臺灣海峽露出海平面,臺灣與大陸陸地相連。 b:冰期結束,氣候變暖,海平面逐漸上升,海水再度淹沒臺灣海峽。 10-2.3 臺灣海岸線的變化 10-2.4 沿海而建的熱蘭遮城 10-2.5 現今離海的安平古堡 10-2.6 阻擋海岸侵蝕的消波塊 10-2.7 天然海岸減少的人為因素 海岸的人為設施與活動都會對天然海岸造成影響,如:港口、濱海工業區、消波塊以及沿岸養殖漁業等等。 人為造成的河川輸沙量變化會導致沙灘海岸退縮或破壞 10-2.8 突堤效應(1/2) 突出的海堤阻擋了沿岸流,造成泥沙在海堤處大量淤積,在通過海堤後漂沙減少,侵蝕作用提高。 10-2.8 突堤效應(2/2) 桃園 竹圍漁港的突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