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文课件
一、原始心血管系统的建立 二、心脏的发生 三、胎儿血液循环及出生后的变化 四、主要畸形 原始心血管系统包括 心管:1 对 动脉:1对背主动脉 静脉:前、后主静脉各1对 汇合为左、右总主静脉 卵黄动脉数对 卵黄静脉1对 脐动脉1对 脐静脉1对 6对弓动脉 二、心脏的发生 (一)原始心脏的形成 (二)心脏外形的建立 (三)心脏内部的分隔 (一) 原始心脏的形成 (二) 心脏外形的建立 心脏外形的演变 (三)心脏的内部分隔 1.房室管的分隔 2.原始心房的分隔 3.原始心室的分隔 4.动脉干与心球的分隔 背、腹心内膜垫融合, 左、右房室孔形成; 房室瓣出现。 第一房间隔 第一房间孔(隔下缘和心内膜垫之间) 第二房间孔(隔上部组织被吸收形成) 第二房间隔 卵圆孔,卵圆孔瓣(第一房间隔组织) 3.原始心室的分隔 室间隔肌部 室间孔(隔上缘与心内膜垫之间) 室间隔膜部:室间孔被球嵴下端和心内膜垫 组织封闭形成 4.动脉干与心球的分隔 形成上下连续、相互对生的螺旋状纵嵴 上段为动脉干嵴、下段为球嵴; 融合后成为主动脉肺动脉隔 结果肺动脉干扭曲围绕升主动脉 主、肺动脉起始处,分别形成半月瓣。 三、胎儿血液循环及 出生后的变化 1. 胎儿血液循环 脐静脉→肝、静脉导管→下腔静脉→右心房,大部分经卵圆孔→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大部进入头颈部(确保胎儿神经系统发育),小部分进入降主动脉→脐动脉→胎盘 右心房,小部分→右心室→肺动脉→大部分经动脉导管进入主动脉,小部分进入肺 胎盘循环中断、肺循环建立 脐静脉→肝圆韧带 脐动脉→脐外侧韧带、膀胱上动脉 静脉导管→静脉韧带 动脉导管→动脉韧带 卵圆孔关闭 四、心血管系统的常见畸形 (一)房间隔缺损 (二)室间隔缺损 (三)动脉干和心球分割异常 (四)动脉导管未闭 1.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 ②卵圆孔瓣小,不能完全遮盖卵圆孔 ③卵圆孔过大 ④卵圆孔过大,卵圆孔瓣太小 2.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常见膜部缺损,由于心内膜垫组织扩展时,不能与球嵴和肌部融合所致。 3.动脉干与心球分隔异常 ① 主动脉或肺动脉狭窄:因动脉干与心 球分隔不均等,导致一侧粗大、一侧 狭窄。 ② 主动脉和肺动脉错位:因形成了平直 的、而非螺旋状的主动脉肺动脉隔。 ③ 法洛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 出生后,动脉导管的平滑肌未收缩,肺动脉仍和主动脉保持相通状态。 常见的为卵圆孔未闭 ①卵圆孔瓣有穿孔 肺动脉狭窄 室间隔缺损 主动脉骑跨 右心室肥大 * * 心血管系统的发生 一、原始心血管系统的建立 血岛(blood island) 第15天,卵黄囊壁的胚外中胚层出现 中央细胞→造血干细胞 周边细胞→内皮细胞→原始血管→胚外内皮管网 胚内间充质细胞 → 内皮细胞 →胚内内皮管网 胚内、胚外内皮管网于体蒂处沟通,逐渐形成原 始心血管系统,第3周末开始血液循环。 血岛的形成 血岛的演变 原始心血管系统模式图 心脏发生的原基:生心区 围心腔;生心板1对→生心管1对 头褶导致原始心脏转至原始咽的腹侧 侧褶导致1对心管融合为1条,陷入心包 腔,中段游离。 心胶质→内皮下层 心肌外套层→心肌膜和心外膜 生心区的演变 原始心脏 的位置变化 原始心脏的发生 心管→心球、心室、心房 头端接动脉干,尾端出现静脉窦 心管生长速度快于心包腔→形成球室 袢,凸向右、前、尾侧。 心房移至心室头端背侧,向左右扩 展,房室管形成。 1. 房室管的分隔 上:心内膜垫形成 下:房室瓣形成 → → → → → 房室管、心房及心室的分隔 2. 原始心房的分隔 房室管、心房及心室的分隔 房室管、心房及心室的分隔 室间隔膜部的形成及室间孔封闭 心室的分隔 1心房 2心内膜垫 3室间孔 4室间隔肌部 动脉干和心球的分隔 胎儿血液循环模式图 2. 出生后的变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