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黄散促进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物理治疗后.doc

儿黄散促进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物理治疗后.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儿黄散促进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物理治疗后

·病例报告· 老年女性外阴白色病变癌变的处理方式的思考* 马 宁1 付译漫1 韩凤娟2** 仲丽丽3 吴效科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150040;2.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150040;3.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150040) 【关键词】外阴鳞状细胞癌;外阴白色病变;病例报道;手术方式;手术范围 【中图分类号】R713.2 【文献标志码】A 近来,我科室先后收治3例老年患者患有长期外阴营养不良性疾病,短期内出现局部增生,形成肿物。外院行外阴肿物局部活组织检查均提示良性病变,肿物表面破溃长期不能愈合。在我科行单纯外阴切除术,术中快速和术后病理均回报为外阴鳞状细胞癌,高分化。术前经盆腔核磁检查均未见异常盆腔占位及盆腔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宫颈细胞学检查未见异常,腹股沟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因此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未扩大手术范围。引起我们思考的是外阴白色病变与癌变的关系,术前如何能够及时确诊癌变,治疗的策略,手术方式的选择,手术面积的大小,术后的跟踪治疗和随访等。外阴癌其传统的手术方法是外阴根治术+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手术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而目前的手术方式趋向个体化,在不降低生存率的同时缩小手术范围。现报道如下: 1 病例情况: 1.1病例一: 女,67岁,外阴白斑病史10余年,09年8月于会阴后联合处发现外阴肿物,10年7月自觉肿物迅速增大并伴有触痛,于外院行外阴肿物局部组织活检:鳞皮增0.9ng/ml(阴性),局部抗炎治疗后未见好转。于10年10月8日就诊于我院,妇查见:外阴自大阴唇内2/3至阴唇后联合处色素减退呈白色,会阴后联合与会阴体1/2处可见一已破溃大小深度约2.0×1.5×1.0cm肿物(见图1-A)。于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单纯外阴切除术。切除肿物(见图1-B)术中冰冻及术后病理回报:外阴鳞状细胞癌(高分化)侵及浅肌层(见图1-C)。术后诊断:外阴鳞状细胞癌Ib;外阴鳞状上皮增生。 图1 病例一(HE×100)镜下见:癌细胞为多角形,细胞间桥清楚,胞浆为嗜酸性,癌细胞构成明显的癌巢,可见大量角化癌珠形成。癌细胞核大、深染、核浆比例失调。并且癌细胞向间质浸润性生长,侵及浅肌层约1.3mm 1.2病例二: 女,80岁,外阴白斑病史10余年,05年清洁外阴时发现外阴肿物,未予重视,10年5月自觉肿物增大,经搔抓后有少许破溃出血,于外院局部组织活检病理报为: VIN1级。局部给予尤靖安上药后未见好转,于10年11月9日来就诊于我院,妇查见:外阴自阴唇前联合、大阴唇内1/3至会阴体处色素减退呈淡粉色,阴蒂及右侧大小阴唇间破溃,面积约为4×3cm,深约1-2cm,伴接触性疼痛(见图2-A)。遂于硬模外麻醉下行单纯外阴切除术,切除肿物(见图2-B)术中冰冻及术后病理回报:外阴鳞状细胞癌(高分化),侵及浅肌层(见图2-C)。术后诊断:外阴鳞状细胞癌Ib;外阴鳞状上皮增生。 图2 病例二(HE×100)镜下见:镜下见:癌细胞为多角形,细胞间桥清楚,胞浆为嗜酸性,癌细胞构成明显的癌巢,可见角化癌珠形成。癌细胞核大、深染、核浆比例失调,并向间质侵润性生长,侵及浅肌层约1.6mm 1.3病例三: 女,68岁,外阴白斑病史10余年,大小阴唇粘连10余年, 尿道口不能暴露,阴道粘膜菲薄, 2011年1月于阴道口内侧发现扁豆粒大小赘生物伴局部瘙痒,11年3月28日就诊于我院,妇查见:外阴略萎缩,毛发稀疏色白,大小阴唇自阴蒂端至尿道口下端粘连,阴道口左下侧壁见扁豆粒大小赘生物(见图3-A),外阴局部组织活检:未见明显异型细胞。遂于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单纯外阴切除术,切除组织(见图3-B)术中冰冻及术后病理回报:外阴鳞状细胞癌(见图3-C)。术后诊断:外阴鳞状细胞癌Ia;外阴萎缩硬化性苔藓。 图3 病例三(HE×100)镜下见:癌细胞异型性明显,核染色质深,粗细不等,大小形状不一,并见有核分裂象。癌细胞呈胞巢状,并向间质侵及粘膜下<1mm,周围大量淋巴细胞侵润。 2 讨论: 2.1 外阴白色病变与外阴癌的关系: 以上3例外阴癌患者均合并外阴白色病变(惯称为外阴白斑)。早期文献认为外阴白色病变具有恶性潜能。Viemer等[1]分析67例外阴浸润性鳞癌的癌周皮肤,76.1%发现硬化性苔藓,伴有硬化性苔藓者的鳞癌细胞常有角化,即多为KSC型。近年国内外文献研究发现外阴慢性营养障碍,如外阴硬化性苔藓,外阴增生性营养障碍可能为外阴癌的高危因素。Aide S等[2]认为爱泼斯坦巴尔-病毒(EB)阳性的外阴硬化性苔藓可能与外阴癌有关。Ueda Y等[3]发现外阴硬化性苔藓可能通过等位基因不稳定性、微卫星不稳定性及p53突变而导致癌变发展为外阴癌。通过此3例病例分析,笔者认为外阴白色病变,即外阴鳞状上皮增生和外阴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