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物砷的危害.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环境污染物砷的危害

一、環境污染物砷的危害 前言 早期在台灣自來水尚未裝設完全以前,嘉義、台南一帶烏腳病相當的盛行,而這全是當地居民長期飲用含有高量砷的井水所造成。而這卻只是砷中毒事件中的冰山一角。在世界各國中都有發現,疑似因為長期暴露在含有砷的環境中,而造成的相關病變。 在1997年馬里蘭州所舉行的一場對於砷的研討會,曾收集世界各國相關科學家對砷的研究成果,並探討相關問題及研究方向,其內容包括砷的作用方式及未來研究的領域。文章中陳述曝露在砷的飲用水可能與皮膚疾病、皮膚癌和其他非遺傳因子效應,如:糖尿病、末梢神經病變和心臟、血管疾病是有關聯的。但目前卻只有少量的資料可以明確地證明,這些疾病與砷有關,反倒是其他大部分沒有明確證據可以證明的研究資料,其可能的作用模式卻被大量的報導。 砷的來源 自然界砷的來源: 自然的來源,主要來自母岩或土壤母質的風化,地殼中砷的含量約1.8 mg/kg ;自然的土體中,砷含量範圍為0.2~40 mg/kg ,平均濃度為5 mg/kg 。海水中砷的含量平均濃度為3 μg/L ,每年流入海洋的砷量達1.5×10-7 kg,估計海洋中砷的總重量達4.3×1012 kg 。火山噴發物中砷含量約20 mg/kg。大氣中砷的主要來自土壤和植物體的釋出,估計每年從地表以蒸氣型態逸散至大氣中的砷,約有2.37×107 kg 。台灣地區各岩層之含砷量以煤礦中的含砷量140 mg/kg 最高。 砷 mg/kg 1.5 1.8 2.0 6.0 10.0 140.0 岩層 花崗岩 火成岩 玄武岩 頁 岩 砂 岩 煤 礦 工業上砷的污染: 工業上砷的污染,主要來自排放的廢水。焦炭、含砷黃鐵礦床、及其他金屬礦場的沖出物;玻璃器皿製造、木材防腐劑、陶瓷製造業、冶金工業、製革廠、紡織業、染料廠、煉油工業、稀土金屬工業等都可能排放出含砷廢水。若此含砷廢水流入河流中或湖泊中,不僅危害到水中動植物,亦可能滲透到土壤中,而危害到陸生的動植物。工業上的砷污染,也是造成人體砷中毒的禍首。 農業上砷的污染: 砷除了可作為除草劑、殺蟲劑和殺菌劑以外,還可作為乾燥劑及木材防腐劑。常見的含砷殺蟲劑有砷酸銅、砷酸鎘、砷酸鉛、砷酸鈣、砷酸鐵及砷酸錳等;亞砷酸鈉則可當作去除蝨子的浸液。而最常見的除草劑則有MSMA(monosodium methanearsonate)和雙甲基砷劑;由於具高效率且低成本,常被用來防治棉花種植地的多年生雜草,雙甲基砷劑殺草方面不具有選擇性,是屬於萌後處理接觸型殺草劑,亦是一有效的土壤殺菌劑。含砷農藥的大量及長期使用,會使大部分的砷進入土壤並殘留,而影響植物生長,甚至發生毒害作用。 以上這一些有毒的砷大都來自人類文明的廢棄物,少部分來自生物體的代謝物;若長久累積,將使我們居住的環境以及人類本身遭受砷污染的危害。 砷在環境中的型態 自然環境中砷的型態,可分為無機砷和有機砷。無機砷有正五價的砷(V)(如砷酸鹽)和正三價的砷(III)(如亞砷酸鹽)兩大類;有機砷則以單甲基砷(methanearsonic acid)和雙甲基砷(cacodylic acid)存在的含量較高。土壤是砷型態轉變過程中最重要且複雜的場所,其所進行的氧化還原反應受土壤各種因子的影響。 土壤中無機砷經厭氧微生物作用後可轉變為單甲基砷和雙甲基砷,此反應速率非常緩慢。砷的甲基化方式乃是砷(V)先去二個電子,再轉變成砷(III),然後加入一個甲基。所生成的單甲基砷和雙甲基砷,容易被還原為單甲基砷(monomethylarsine)、雙甲基砷(dimethyl-arsine)或三甲基砷(trimethyl-arsine)等氣體而揮散在空氣中。 來自於土壤及空氣直接砷的暴露,對人類來說是最少的(小孩子除外),人類最常受暴露的途徑時來自食物及飲水,其次才是其他職業性的暴露。 砷對動物和植物都具有毒害作用,對動物體來說也可能是一種致癌物質(carcinogen)。不同型態的砷化合物,在毒性上有很大的差異。其中以砷(III)對生物的毒性最強,砷(V)次之;有機砷較低,但揮發性的有機胂則較毒。而且受砷污染地區的土壤以砷(V)居多,砷(III)次之,有機砷較少。 砷能堆積在生物體內並進而被還原、氧化或甲基化(methylation)等反應。此可能是自然環境中,砷的解毒作用機制。例如細菌將無機砷甲基化,以及在厭氧環境下甲烷生成菌的甲烷生合成路徑(methane biosynthetic pathway);這些路徑可將砷酸鹽還原成亞砷酸鹽,再甲基化成為二甲基化物。 此外,在海洋中的海藻能將砷酸鹽轉變成非揮發性的甲基砷化物(甲基砷酸及二甲基砷酸);淡水藻可合成脂溶性砷化合物,而且不產生揮發性甲基砷化物;水生植物也可合成相似之脂溶性砷化物;但真菌則是將無機及有機砷化合物轉換成為揮

文档评论(0)

liuda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