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问题研究另类视角个例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环境问题研究另类视角个例研究

环境问题研究另类视角:个例研究 评唐纳德·沃斯特著作《尘暴:1930年代美国南部大平原》 (哲学系 张晓伟 学号 内容摘要 这是一篇对唐纳德·沃斯特著作《尘暴:1930年代美国南部大平原》的评述,由于读书报告写作不成熟和视野的局限,很多评论难免有失偏颇,甚至谬误,望老师多多指导。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对文章做出分析:其一,它突出地表达了环境史研究中的人文情感生态的角度对我们的历史,以至我们的未来做出解释。的这部关于1929-1939年间的毁灭性时代的纪录,既是,也是对两个特殊的尘暴地区——俄克拉何马州的锡马龙县和堪萨斯州的哈斯克尔县的集中研究。沃斯特说明了,而罗斯福总统的新政又如何未能捕捉住这场灾难的根本原因。他还特别注意探讨以及它们是否有可能再次带来甚至更为严重的危机。通过阐述一场人为的生态灾难的前因后果,来激发人们来一次价值观念上的变革。风在房檐下呼啸着,细微的、软绵绵的沙粒塞满了钥匙孔,天空是一片古铜色。这是《尘暴》中所描写的一个尘暴景象。他曾对他的学生说:我是作家,不是词典。沃斯特优美动人的笔调,以及充满谐趣的语言,夹叙夹议的写作风格,。那些怪僻的地质名词,枯燥的统计数字,甚至艰涩的经济学概念,通过他的笔,似乎都能在纸面上活起来,使人不觉得过于隔膜和难懂。但是,我觉得,《尘暴》最独特的地方,最能感动读者,或最能影响读者的,是其字里行间所透露出的人文 在读《尘暴》的,作者对他所描述的那片土地的特殊感情。在书中,没有空洞的说教,也没有无谓的悲悯,他只是力图通过阐述一场人为的生态灾难的前因后果,来激发人们来一次价值观念上的变革。他草原,他感长茎草的顽强生命力,他痛惜草原土地共同体和谐的;同时,也谴责人们破坏草原的粗暴行为。他为人们的无知和贪婪而羞愧,也为生态难民的困境而叹息。他告诉人们,人的无知和贪婪,是如何给土地,也给自己带来了灾难。他说:应该很清楚了,自然是有极限的,这种极限既非没有弹性,也非固定不变,但是确实是存在的。在极限面前,我们应该学会约束我们的人数和欲望。一种人文情感和道德上的正如著名的美国生态伦理学家奥尔多·利奥波德所说:我们蹂躏土地,是因为我们把它看成是一种属于我们的物品。当我们把土地看成是一个我们隶属于它的共同体时,我们可能就会带着热爱和尊敬来使用它。但是,如果在我们理智的着重点上,在忠诚感情以及信心上,缺乏一个来自内部的变化,在伦理上就不会出现重大的变化 这种人文情感,一个环境史学工作者必具的素质和道德境界,这是环境史本身所要求的。环境史和其他史学学科最重要的区别就是它要把从前历史所忽视的自然置于它应有的地位之中。因此,在环境史中,自然应当享有一种在其他学科中所没有的特殊地位即使不能比人高,也至少能和人平起平坐。根据我们在实际生活中的经验,在我们与其他人的关系上,只有在自己表示谦恭时,才可能真正尊重对方。我们对自然的态度也一样如果我们不能尊重自然,我们就不能公正地看待人和自然的关系,也就不能使我们所从事的职业发挥出它的社会功能因为我们研究环境史的目的,和环境保护运动一样,就是呼唤一种新的自然观,去激发一种观念上的变革。 现今的文明已经将我们的人性扭曲正像著名的美国环境历史学家罗德里克·纳什所说:文明切断了生命的网络,因为人们使自己脱离了自然的其他部分。有关共同体的概念,以及相应的尊重,这些曾经使人类在处理与自然关系上对自身利益有所约束的意识衰退的程度,恰与文明的兴起成正比。自然失去了某种人曾是其所属的意义,变成了一个对手,一个靶子,一个仅仅为了去剥夺的对象。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树立一种尊重自然的观念,一种将人看是自然一部分生态伦理意识,应当是真正的人性的回归。 ,与公元前3000年左右中国在黄土高原地区的森林砍伐、地中海地区植被因放牧而受到的破坏一起,而被一位关于世界粮食问题的权威人士称为“历史上最糟糕的三个人为生态灾难”。关于这一生态事件,还有其他的一些说法,如“20世纪南部大平原生活中最暗淡的时刻”、“肮脏的30年代”、“堪萨斯尘土”、“猛烈的黑色风暴”和“丑恶的幕布”等,大尘暴发生后,立即引起美国人的关注。 在1935年4月14日,即黑色星期日的第二天,丹佛市的一位记者罗伯特·盖格就给《华盛顿晚星报》发了一条快讯,使用了“DUST BOWL”一词。在盖格之后,其他记者也来到了尘暴地区,向城里的美国人描述这里的景象。不仅如此,同时代美国的文艺界人士也刻画了他们心目中的“尘暴”景观,涉及尘暴的文学作品、绘画和照片等,比比皆是;关于30那场沙尘灾难也给大平原上的老人们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因此,当作为历史学家的沃斯特于“尘暴”发生后的40余年来再现这段历史,描述尘暴的大小、影响乃至其味道和气味,了解经历过尘暴的人们的想法、他们遭受的苦难和采取的应对措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iuda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