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造船生产模式分析研究111.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现代造船生产模式分析研究111

网络教育学院 本 科 生 毕 业 论 文(设 计) 题 目: 现代造船生产模式分析研究 学习中心: 江阴奥鹏学院 层 次: 专科起点本科 专 业: 船舶与海洋工程 年 级: 2009年 春/秋 季 学 号: 091137410010 学 生: 李凯 指导教师: 邵昊燕 完成日期: 2011年8 月 3 日 内容摘要 贯穿航运行业,陆运,水运,空运,不管从运输的量还是成本考虑,水运是最佳选择,而水运的工具就是船,不管是江轮还是海轮都是其交通工具,而一个国家的造船生产也能体现其国家对水运的重视程度和科技发展水准。也可以体现对外贸易的程度。现代造船生产的模式也是多种性的,各种的结合。 关键词:现代造船模式;现代造船方法;实行对策;精益造船;中心造船;区域造船…… 目 录 内容摘要 I 引 言 1 1 现代造船模式 2 1.1 造船模式简介 2 1.2 精益造船模式 2 1.3 中心制造船模式 3 1.4 本章小结 4 2 现代造船方法 5 2.1 区域造船法 5 2.2 区域模块化造船法 5 2.3 精益造船三结合法 7 3 我国造船企业实行现代造船生产模式现状和对策 8 3.1 我国造船企业推行现代造船生产模式的现状调查 8 3.2 夯实现代造船生产模式对策 8 结 论 11 参考文献 12 引 言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船舶行业的竞争也日益激烈,推行全新的造船生产模式,降低成本,缩短造船周期,提高造船的效率与质量,全面提高我国造船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结合我国的实际,全面的介绍我国的造船的特点和方式。了解我国造船的生产模式的对策。 研究现代的造船生产的模式,有利于结合自身的特点和国外先进的技术,从而不断的完善我国的造船行业,提高国际竞争力。 造船的生产模式及对策 1 现代造船模式 1.1 造船模式简介 造船模式是指组织造船生产的基本原则和方式。它既反映对产品作业任务的分解原则,又反映作业任务分解后的组合方式;它体现船舶产品的设计思想、建造策略和管理思想三者的系统结合。现代造船模式的基础是成组技术等先进的工程技术和科学管理方式,目标是贯彻以中间产品为导向的建造策略,实现造船效率、质量和安全水平的不断提高。 1.1.1 中、日、韩的造船模式 日本的造船模式最为先进,并且正在为其他造船大国所借鉴。韩国全面地学习应用日本造船模式的成熟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使其造船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大大增强了造船竞争力。我国目前的造船水精益生产模式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模式之一,它的成功在世界掀起了精益管理的热潮,精益管理的思想已经在世界范围内给各类制造业带来了巨大的进步。结合中国造船企业转换造船模式的实践,用精益管理的理论,全面、系统地分析研究了造船过程中的精益生产方法和途径,首次提出了精益造船模式。 精益造船模式的出发点是通过消除造船过程中的无效时间(不增值部分)来减少资源浪费、提高资源利用率,从而获得缩短造船周期、降低造船成本、扩大造船产量和提高造船效益的结果。推行精益造船涉及到船厂管理的方方面面,包括市场开发、预算计划、经营生产、设计工艺、物资采购、人力资源、资金财务,以及设备和安全管理等等。本文从作业分解、价值链分析、计划管理、精度造船和工厂管理等各个方面,详细论述了精益造船模式的论点和方法,如有效和无效的产品价值链分析、零库存的准时生产(JIT)体系、柔性的单件流水作业体制、均衡连续的节拍生产、客制化的拉动计划体系、人与物和谐运行的4S管理、无缺陷施工的质量管理体系、一工多能的岗位技能用工制度、全员的工厂管理等等,为中国造船企业提供了一种系统的可操作性强的现代造船模式。 精益造船模式需要建立好的工作团队。为了达到共同的目标,人与人之间更加相互依赖,团队工作精神非常重要。船厂应建立一种适合于团队作业的组织结构,打破分工界限,互相帮助,提高迅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为了组织均衡生产,解决劳动力负荷的不平衡,作业者可以承担不同区域、工种的作业,进行流动作业。这种生产组织结构要求作业者具有多种作业技能,适应多个工作岗位,实行一岗多能的用工制度。为了加强

文档评论(0)

liuda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