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农药研究进展.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物农药研究进展

生物农药研究进展 由于控制全球化合物生物积聚的呼吁越来越强烈、新化学农药开发耗资巨大和周期延长、农业害虫对化学农药抗药性日益增强,以及生物技术飞速发展带来的冲击,当今农药研究、开发和生产应用等正面临选择方向挑战,生物农药以其独特的优势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1 生物农药的发展 在农药的发展历史中,生物农药是最古老的一类。《周礼·秋官》就有“莽草熏之”“焚牡菊,以灰洒之”等防治害虫的记述;古罗马也有使用藜芦防治忍鼠类和昆虫的民间传说。19世纪以来,开发应用生物成分防治有害物逐渐从以经验上升到科学试验阶段,如除虫菊、鱼藤和烟草的应用。20世纪早期,微生物学的发展,特别是苏云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以下简称Bt)的发现促进了微生物农药的开发。20世纪30年代以来,几类植物内源激素先后被发现和利用,20世纪40年代后,由于有机合成化学农药的发展,使生物成分农药的研究开发被相对忽视而发展缓慢,这段时期基于B.popillae、Bt的产品在美国上市.20世纪60年代,化学农药的弊端暴露出来,生物农药的研究又受到重视.在最近的几十年中,生物农药得到了长足发展,如农用抗生素、活体微生物农药等[15,30]。20世纪末,植物农药(或转基因植物农药)等的出现,极大丰富了生物农药的内容。 2 生物农药的内涵 不同学者、不同机构、组织对生物农药的内涵意见不同。过去,生物农药就是指“微生物农药”。后来,其概念发展为“相对于化学农药而言的天然资源的生理活性物质,用于农药的有微生物、植物(除)虫菊”、菸碱等)、昆虫(性引诱剂、变态激素等)”[11]。FAO(中文名称)(1988)将其定义为生物害物控制剂(Biological pest control agents),包括生物化学农药和微生物农药,将传统的鱼藤酮、烟碱等具有直接毒性的物质排除在生物农药之外。《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农药类》中生物农药(biogenic pesticides)是指利用生物资源开发的农药;狭义概念,指直接利用生物产生的天然活性物质或生物活体作为农药;广义概念,还包括按天然物质的化学结构或类似衍生结构人工合成的农药。 随着科技的发展,生物农药的内涵发生了巨大变化,英国作物保护委员会根据来源将生物农药分为五类,来自微生物、植物、动物的相关基因也包括在内。美国环保署农药部(EPA)将生物农药(Bio-pesticides)分为三大类,其中一类为植物农药(Plant-pesticides)或转基因植物农药———将基因植入植物体内的农药,使得生物农药的概念进一步地得到延伸。2001年农业部参考FAO和EPA的定义界定了生物农药的内涵,加强了我国生物农药的管理工作。 在这些定义中,完全仿生物合成的化合物、人工合成与天然产物相同的化合物、人工合成的衍生物(如烯虫酯、米满等)、转基因植物,以及鱼藤酮、烟碱等具有直接毒性的天然产物农药的归属存在分歧。 笔者认为,张兴等(2002)对生物农药内涵的界定较为科学。生物农药是可以用来防治病、虫、草等有害生物的生物体本身及源于生物,并可作为“农药”的各种生理活性物质.在对概念范畴界定时,将完全仿生物合成的农药、人工合成的相同化合物(天然产物)、转基因植物以及鱼藤酮、烟碱等具有直接毒性的天然产物农药列为生物农药;而人工合成的衍生物(如烯虫酯、米满等)不属生物农药。 3 生物农药的研究与利用 生物农药的研究和利用,前人从不同侧面有过精彩的论述,以下按来源对生物农药进行概述。 3.1 植物源农药概述 据统计,全世界至少有25万种不同植物,而在化学性质上进行过调查研究的仅占10%,作为农药研究的更少。1959年版的《中国土农药志》就包括220种植物农药[13]。植物源农药包括植物体内的次生代谢物质和转基因植物农药[4]。1977年就报道,植物中次生代谢物质超过40万种;主要有糖苷类、萘酮类、酚类、萜烯类、生物碱类、甾类、黄酮类、香豆素类、异丁基酚胺类、蛋白质类、酸类、噻吩类等化合物[2,4,20]。 3.1.1 植物源杀虫剂 Grainge和Ahmed(1988)报道,约有2400种植物具有控制害虫的生物活性,我国对杀虫植物研究也取得相当大的成就[4,13,19,24]。植物杀虫有效成份主要是生物碱类、萜烯类、萘醌类、黄酮类,甾类等[20,22,24];对昆虫具有毒杀、拒食、引诱、驱避、绝育、调节昆虫发育等作用[3,4,20,23]。 生物碱类是植物中最毒的成份[20],对昆虫具有毒杀、拒食和抗生活性,主要有烟碱、百部碱、藜芦碱、苦参碱、喜树碱、次喜树碱、乌头碱等,多数已在我国登记[56];在国外,烟碱、藜芦碱、尼鱼丁等很早就已使用[6,22]。 萜烯类主要具有拒食、内吸、毒杀、麻醉、忌避及一定的生长抑制作用,代表性的有川楝素、印楝

文档评论(0)

liuda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