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反应修饰剂及其分类.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物反应修饰剂及其分类

生物反应修饰剂及其分类 生物反应修饰剂(BRM)是在机体的免疫反应过程中,调节机体免疫应答能力的一切生物活性物质。BRM的概念最先由美国NCI提出。传统的免疫学术语如免疫兴奋剂、免疫增强剂、免疫调节剂等均属BRM的范畴。 BRM可能的抗肿瘤机理为:①激发、增强或恢复宿主的免疫应答,提高机体抗肿瘤能力。②增强肿瘤细胞对机体抗癌机制的敏感性。③对瘤细胞有直接毒性作用,激发细胞发生凋亡。④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或肿瘤血管,抑制其生长转移。⑤刺激造血功能和促进骨髓恢复,增强机体对肿瘤放化疗损伤的耐受。⑥防止和阻断正常细胞癌变。促使肿瘤细胞分化、成熟。 由于BRM的涵义广泛,种类很多,目前尚无一致的分类方法。在众多的BRM中,细胞因子是肿瘤生物疗法的研究核心,与细胞因子有关的继承性免疫活性细胞输注是当今生物疗法中最有广阔前途的生物治疗方法之一。 一、细胞因子 细胞因子是由活化免疫细胞和一些基质细胞分泌的起调节免疫应答和介导炎症反应的小分子蛋白质,是除免疫球蛋白和补体以外的另一类非特异性免疫效应物质。包括由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以及由骨髓、胸腺的基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分泌的多种生物活性因子。 细胞因子是一类化学信使,它们一般是短程作用,以自分泌方式作用于分泌它们的细胞,或以旁分泌方式作用于附近细胞,而不是以内分泌方式作用于较远器官的细胞,它们都参与调节免疫反应的强度和持续时间。细胞因子首先和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然后把信号传递到细胞核,启动一些基因的转录,或者抑制另一些基因转录,最终改变了细胞中蛋白质合成的模式。 细胞因子本身都是一个复杂网络的组成部分:在这个网络中,细胞因子是多功能调节剂,它们之间关系错综复杂,一种细胞因子的产生,将诱导特异的靶细胞产生和分泌其他细胞因子,或影响细胞对其他细胞因子的反应、虽然细胞因子在循环血流中通常被迅速清除,但可能在血管外环境中有较持久作用。细胞因子主要分五类: 1.白介素(IL)是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因子。目前经基因重组问世的已有IL—1、IL—12、IL—15,研究最多的是IL—2,已进行了广泛的临床应用。 2.干扰素(IFN)是抗病毒感染的因子,α、β、γ3种,以IFN—。研究应用最多、 3.集落刺激因子(CSF),是一组促进各类造血于细胞增生、分化和成熟的因子。有包括多能CSF即IL—3、粒细胞CSF(G—CSF)、单核巨噬细胞CSF(M—CSF)、粒细胞—单核巨细胞CSF(GM—CSF),干细胞生成因子(SCF)。 4.肿瘤坏死因子(TNF)是具有直接细胞毒性质的因子。有TNF—α。和TNF—β两!。前者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生成,后者由T淋巴细胞生成,故又称淋巴毒素。 5.细胞生长因子 是一组促进上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和有利于组只修复的因子、如转化生长因子(TGF)、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和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PDGF)等。 二、免疫活性细胞 把具有抗癌活性的免疫细胞在体外培养,激活、扩增为具有抗瘤作用的杀伤细胞,即免疫活性细胞。由于肿瘤的免疫原性不强,以及肿瘤的某些产物对免疫功能的抑制作用。肿瘤患者的免疫难以对肿瘤发动有力的攻击,这可能是主动免疫治疗不易奏效的主要原因。过继免疫治疗是将有免疫活性的自体的或同种异体的免疫细胞及/或其产物输给肿瘤患者,为患者提供现成的免疫力,以达到治疗目的。目前在体外培养、激活和扩增的免疫活性细胞主要有4种: 1.淋巴因子活化的杀伤细胞(LAK) 将外围血、骨髓或脾脏的淋巴细胞分离出来后,在体外经IL—2激活而扩增为具有广谱抗瘤作用的杀伤细胞。 2.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 是从实体瘤组织中分离出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或引流淋巴结的淋巴细胞。在体外经IL—2激活大量扩增,对肿瘤细胞具有高度杀伤活性。 3.细胞毒性T细胞(CTL) 即具有MHC—1类抗原的免疫效应T细胞。 4.其他 激活的杀伤性单核细胞、肿瘤相关性巨噬细胞、PWH激活的LAK或+FIL细胞等。 三、单克隆抗体 单克隆抗体一直被作为载体介导肿瘤导向治疗,由于鼠源单克隆抗体大多不能直接活化人补体,故直接应用单克隆抗体治疗肿瘤的效果不佳。近年来,单克隆抗体与第二效应分子(药物、毒素,放射线同位素、细胞因子,脂质体等)进行偶联,构成免疫偶联体,用于肿瘤的导向治疗。对肿瘤产生杀伤作用。 1.药物—抗体免疫偶联体 许多抗肿瘤药物都可以与单克隆抗体构成免疫偶联体,经研究证实药物—抗体免疫偶联体在肿瘤组织中积累量是其他游离抗肿瘤药的2~17倍。且绝大多数不产生抗肿瘤药物的毒性反应,如骨髓抑制。肿瘤的微小残留病是应用药物—抗体免疫偶联体的适应证。 2.免疫毒素 抗体或其他配体与完整毒素或其活性片段偶联在一起,构成免疫毒素,免疫毒素是常规药物—抗体免疫

文档评论(0)

liuda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