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进化论期末考核.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物进化论期末考核

生物进化论期末考核 1.详细叙述达尔文的进化理论的主要观点 进化论共包含五种学说:进化学说、共同祖先学说、渐进学说、物种增值学说、自然选择学说。 (1)进化学说。世界既不是固定不变的,也不是循环不止的,而是稳定地并且可能是定向地变化着的。一些生物随时间而演化。 (2)共同祖先学说。每一类生物都来自一个共同的祖先,或者说是由共同祖先进化而来的。 (3)渐进学说。进化演变总是逐渐进行,绝非跳跃式的。 (4)物种增值学说。该学说揭示了生物多样性的来源,说明了物种形成的过程是加数的。 (5)自然选择学说。该学说涉及进化演变的机制,并能解释生物界外表上的和谐与适应现象。 其中,自然选择学说和共同祖先原则是进化论的核心观点。 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达尔文认为,地球上的各种生物在适宜的环境下都有过度繁殖的现象,但是环境所能提供的食物和生存空间是有限的,由此在生物与环境、生物各个种群之间以及种群内部产生生存斗争,在生存斗争中,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胜出而获得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被淘汰。生物通过生存竞争产生适应环境的新品种,在自然选择下,有利变异进一步保存和积累,从而促进生物对环境的进一步适应,这就是适者生存。 随着现代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已经验证了共同祖先原则的正确性。早在17世纪,达尔文就认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无数物种、属和科,在其各自的纲或群的范围之内,都是从共同祖先传下来,并且都在生物发展的过程中发生了变化。在《物种起源》这本书中,达尔文通过形态学、胚胎学和退化器官的证据充分证明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尽管其表现形式和生活方式不同,但是它们都是由共同的祖先分化出来的。 2.详细叙述5个比较重要的地质年代并列举其年代的代表性生物类群 (一)元古代-藻类时代(约距今25-5.7亿年) 元古宙已经有了能够自营光合作用、独立繁殖的蓝绿藻类,这是生物演化史上的一大发展。在茫茫的海域中,除去单细胞的蓝绿藻外,还有漂浮于海面的藻丝,堆积在海底并形成馒头状的藻类叠层石;卵形的藻灰质结核也随波滚动在海底,所以,元古宙可说是(藻类时代)。 元古宙早期的藻类,以群体与丝状的蓝绿藻为主,经常保存为巨大的锥状叠层石和简单、连续分枝的直柱叠层石。中期的藻类更为丰富,虽仍以丝状蓝绿藻为主,但藻丝的结构更为复杂,不仅有单列的,而且还出现了多列的,一般还是保存为各种形式的叠层石,如光滑的石柱状叠层石,分枝块柱状叠层石。晚期藻类的特色是红藻类大量繁盛,重要的有前管孔藻(Praesolenopra)、多管藻(Multisiphonia)、放射线藻(Actionphycus)等。这些藻类化石的钙化现象相当清晰,由致密、放射状排列的线体组成,结构复杂,对追溯红藻的起源,具有重大意义。晚期除红藻特别繁盛外,蓝绿藻仍然相当发育,它们的群体一般呈球形,两三个群体被一层共同衣鞘所包围。 元古代无脊椎动物化石贫乏,近年来,在我国西南各省,已从若干地点的震旦纪末期岩层中,找到了丰富的保存完好的软舌螺和其它门类化石,这是对古生物学研究的一大贡献。 (二)寒武纪-无脊椎动物第一次大发展(距今5.7-5.1亿年) 寒武纪,除个别门类外,现在生活在地球上的生物几乎全部出现了,揭开了生物演化史上的宏伟帷幕。当时的大陆可能是荒凉的,还没有找到任何真实的陆生生物遗迹。低级的苔藓和地衣类的植物,可能生活在潮湿的低地,还缺少根与纤维组织,难以蔓生到干燥地区;当时的无脊椎动物也还没有在空气中生活的机能。 浅海中的无脊椎动物是多种多样的,一般隐伏在各类海藻中,共同生活,并以微小的有机物作为食料,生育繁殖。寒武纪的生物,形态奇特,和我们现代地球上能看到的极少相似之处。 无脊椎动物。节肢动物的三叶虫是寒武纪最繁盛的生物,约占当时全部生物的60%,是古生代早期一类比较高级的无脊椎动物。根据形态概略的讲,早寒武世的三 叶虫,一般是头部巨大,尾部短小,如小遇仙寺虫(Yuehsienszella);中寒武世的,头尾大小近相等,尾部经常生长着不同型式的棘刺,如德氏虫(Damesella)、叉尾虫(Dorypype);晚寒武世的头尾多半是光滑的圆浑的。 腕足动物,约占寒武纪全部生物的30%。早、中寒武世的腕足动物,以贝体小、几丁质壳的无铰类为多,如小舌形贝(Lingulella)、滇东贝(Diandongia)等。原始的、具钙质壳的有铰类已出现在早寒武世。 古杯是一种多细胞的底棲生物,体形多变,有杯状圆锥形的单体,有树枝状的群体,更有弯围呈链状的,偶亦聚集形成巨厚的礁体。 寒武纪其它门类的无椎椎动物是较少的,仅占全部生物的10%。这是由于它们仍处于演化的低级阶段,介壳还末具备案足以保藏成为化石的条件。腔肠动物的珊瑚似乎还不能分

文档评论(0)

liuda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