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9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儿童文学”释义 本位论: 儿童文学是用儿童本位组成的文学,其艺术构成必须以儿童本位心理特征为依据和标准。 持本位论观点有影响的学者 鲁迅:“幼者本位” 郭沫若《儿童文学之管见》“儿童本位的文学” 周作人“儿童的文学” 美 杜威 “儿童本位论” 当代 朱自强 《儿童文学:儿童本位的文学》 “儿童文学”概念的基本含义应该包括这样几层意思: 儿童文学是为儿童创作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 儿童文学是具有独特艺术个性和审美价值的语言艺术。 儿童文学是适合于儿童接受并为他们所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 儿童文学对儿童具有审美、认识、娱乐、教育等多种功能和价值。 结论: 二、儿童文学的范围 现代意义上的儿童文学 古典意义上的儿童文学 古典意义上的儿童文学 一是民间口头文学作品。如《牛郎织女》、《老虎外婆》、《葫芦兄弟》。 二是注重故事性、具有一定文学色彩的蒙养读物。如元代卢韶的《日记故事》明代萧汉冲的《龙文鞭影》、清代程允升的《幼学琼林》等。 三是经过专门编纂的“陶冶性情”的成人文学作品,如《千家诗》、《神童诗》等。 比较成人文学与儿童文学的区别 文化底蕴的差异 成人文学强调从历史的深度和时代的高度开掘题材内容,讲究历史的、文化的积淀。 儿童文学强调以儿童为本位,讲究表现活泼的儿童生活,人道精神、温暖与快乐、幽默与巧智、想象与幻想。 《激流三步曲》《人生》《白鹿原》。 《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小拇指》(法 贝洛) 社会功能侧重点的差异。 儿童文学的美学特征—— 纯真、稚拙、欢愉、变幻、朴素。 纯真——稚嫩、纯洁、美好,童真美的表现。 童真在儿童文学作品中主要借助于作品中人物的言行、心理活动等表现,集中于在形象刻划中表现纯真美。 如美国作家阿诺德 洛贝尔的《寄给蛤蟆的信》。 叙述人语言:简单句、色彩感、儿童口语 人物语言: 体现儿童惯用口头语,真实再现儿童的心理、性格、年龄特点。 欢愉 “儿童文学是快乐的文学”。 营构欢愉的手段:幽默与夸张 滑稽与变形。 欢愉的效果--富于喜剧色彩 变幻——幻想、荒诞、动态美。 第三节 儿童文学 与儿童教育 儿童文学与小学审美教育 (一)儿童文学的美育功能。 美的熏陶。 提升审美趣味,学会辩别美、认识美、确立正确的美丑观。 培养感受美、理解美、评价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二)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审美接受特点。 读、听儿童文学讲述儿童文学 评价,模仿与创造。 (三)儿童在文学接受中进行审美教育遵循的一般原则。 直觉性原则。 情感性原则。 非功利性原则。 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学 (一)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及任务。 (二)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1、提供了宝贵的教材资源 2、提升了教师自身的素质 儿童文学与小学生素质培养 (一)有助于人格培养。 (二)有助于智力发展。 (三)有助于创造精神的培养。 课后思考题 1、儿童文学的基本含义是什么?它包括哪几层意思?2、结合小学教学实际,谈谈为什么要学习儿童文学?3、儿童文学美学特征具体表现在哪些地方?4、试举例说明儿童文学的稚拙美。5、儿童文学是快乐的文学,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一、从“自在”到“自觉” 儿童观是指一个社会或一种文化所形成的对儿童的认识。 儿童文学的发展与儿童观的发展密切相关。 在中国:20世纪以前--“自在”的儿童文学 20世纪初--“自觉”的儿童文学 西方:贝洛的《鹅妈妈故事集》 二、从民间文学到作家创作的文学 1、民间故事、童话是儿童文学产生的重要母体 2、作家对民间故事的改编促进了儿童文学的由民间传统向创作传统的转变 格林兄弟改编的《儿童与家庭故事集》 茅盾、周作人等对外国儿童文学作品的翻译。 3、安徒生的童话创作标志着儿童文学从民间走到现代形态。 三、审美形态的发展 (一)民间文学的艺术特征:类型化 1、母题类型化 2、结构类型化 3、人物类型化 儿童文学三大母题(刘绪源) 母题: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因素,或事件、场面、手法、意象,也可以指主题或题材。 爱的母题 顽童的母题 自然的母题 母爱型: 内容:带着自己的人生体验来作爱的传达,使孩子感受到爱的迷人和伟大。 审美:审美感情的升华。 审美基调:亲切温馨。 爱的母题:通过作品来传达对孩子的爱,借此培养儿童的爱心 《白雪公主》《海的女儿》 作品表现慈爱的母性,题材是母亲们感兴趣的话题,语言体现了母亲的慈祥。 父爱型: 内容:直面人生,以现实的深刻的眼光看待和处理人生中的难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