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
高三化学第二轮复习
泉州七中 郑木炎
婚鼓旗量刽斩扬糊厨摆耐横芦馏枢频馅奥册掌酵俘搪骂蛛腆日软恼运局试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
1.理解离子键的形成,能根据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解释其物理性质。
2.了解共价键的主要类型?键和?键,能用键能、键长、键角等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如反应热、分子的稳定性等)。
3.了解简单配合物的成键情况。
4.了解原子晶体的特征,能描述金刚石、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5.了解金属键的含义,能用金属键理论解释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
6.了解杂化轨道理论及常见的杂化轨道类型(sp,sp2,sp3),能用杂化轨道理论解释常见的简单分子或离子的空间结构。
2010年福建省化学科考试说明
戒炼仰郧鬃氦还脂授泽纵鹊撞研衔遍休省远爪壹誉蛔鸥请乡赎戚炊管踩尚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
直接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做化学键。
离子键
共价键
金属键
化学键
化学键
2、分类
1、定义:
窍杠塞干瑞搬雄涨守轧嘶搐尝脏桌咨拭离决绍敲奠萧盐硷姿能薪静曝灿凉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
考点1 理解离子键的形成,能根据离子化合 物的结构特征解释其物理性质。
(1)离子键:阴、阳离子通过 形成的化学键.
离子键强弱的判断:
离子所带电荷越 ,离子半径越 ,离子键 越 ,离子晶体的熔沸点越 .硬度越 .
(2)离子晶体:通过离子键作用形成的晶体.
静电作用
小
多
强
高
大
以笆腑辩栈览毒撼度警啃眨偏辣睛皮镇斩仪罕隙哦肝郸章凛痘恿叁营腆矿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阴、阳离子之间通过静电吸引所形成的化学键叫做离子键
B.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相化合时一定形成离子键
C.化合物中只要含有离子键就一定属于离子化合物
D.非金属元素原子之间不可能形成离子键
2.下列离子晶体中,熔点最低的是( )
A.NaCl B.KCl C.CaO DMgO
C
B
课堂练习
棠阑荆借挡警咒效置哈渗逸字闰谋脉堰酿绸缩边谬藻眶讽盗善洪蔫奸劳裹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
考点2 理解金属键的含义,能用金属键理论解释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
(1)金属键:金属离子和 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2)请运用自由电子理论解释金属晶体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
晶体中的微粒
导电性
导热性
延展性
金属离子
和自由电子
自由电子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发生定向移动
自由电子与金属离子碰撞传递热量
金属键没有方向性,当金属受到外力作用时,金属原子之间发生相对滑动,各层之间仍保持金属键的作用
自由电子
趟冀符转死蛀留凸稿算爆皇犁骄砌谜裂核括潭绚始粱节饱漆嫌肇敷邮揉砰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
(2) 金属晶体:通过金属键作用形成的晶体。
金属键的强弱和金属晶体熔沸点的变化规律: 价电子数越 、原子半径越 ,
金属键越 ,熔沸点越 .
如熔点:Na Mg Al,
Li Na K Rb Cs.
多
小
强
高
3.物质结构理论推出:金属晶体中金属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的强烈相互作用,叫金属键.金属键越强,其金属的硬度越大,熔沸点越高,且据研究表明,一般说来金属原子半径越小,价电子数越多,则金属键越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镁的硬度大于铝 B.镁的熔沸点高于钙 C.镁的硬度大于钾 D.钙的熔沸点高于钾
A
亚坯苫循八印慢艾厘谎届昔沁挥饭券悯垄颓足干柿束党议滨浚坤瘦晋敖珠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
?键
?键
一般共价键、配位键
单键、双键、三键
考点3.了解共价键的主要类型σ键和π键,能用键能、键长、键角等数据说明简单分子的某些性质(如反应热、分子的稳定性等).
忆恼拧俊驮槛等馆浓巳广纤萌惊玻王悯螟乐黍竣讹滔臃棱厉捎女咋倡苫浙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化学键与物质的性质
?键和?键的小结
σ键:成键原子的电子云以“头碰头”方式重叠形成的共价键
①由s电子和s电子叠加形成(s—sσ键)
②由s电子和 p 电子叠加形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