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2.11.21-中华针灸医学会
上脘 【類別】任脈、足陽明、手太陽之會。 【釋名】脘,或作「管」,指胃腑。穴近胃脘上部,故名。 【位置】上腹正中線臍中上5寸處。當中脘上1脘,歧骨(胸劍結合部)下3寸。 。 上脘 【針灸大成】上脘(一名胃脘) 巨闕下一寸,臍上五寸,上脘中脘屬胃絡脾,足陽明手太陽任脈之會。素注:銅人,針八分,先補後瀉,風癇熱病,先瀉後補,立愈,日灸二七壯,至百壯,未愈倍之。明堂:灸三壯。 主腹中雷鳴相逐,食不化,腹刺痛,霍亂吐利,腹痛,身熱汗不出,翻胃嘔吐,食不下,腹脹氣滿,心忪驚悸,時嘔血,痰多吐涎,賁豚伏梁,二蟲卒心痛,風癇熱病,馬黃黃疸,積聚堅大如盤,虛勞吐血,五毒痓,不能食。 。 經脈篇 胃足陽明之脈,……是動則病洒洒振寒,善呻數欠,顏黑,病至則惡人與火,聞木聲則惕然而驚,心欲動,獨閉戶塞牖而處,甚則欲上高而歌,棄衣而走,賁響腹脹,是為骭厥。 神門 【類別】輸(土)穴﹔原穴。《靈樞?衛氣》:手少陰之本,在銳骨之端。 【釋名】輸(土)穴﹔原穴。《靈樞?衛氣》:手少陰之本,在銳骨之端。 【位置】腕部腕掌橫紋上,尺側腕屈肌腱橈側凹陷處,當豌豆骨後方。 神門 【針灸大成】神門(一名銳中、一名中都) 掌後銳骨端陷中,手少陰心脈所注,為俞土,心實瀉之。銅人:針三,留七呼,灸七壯。 主瘧,心煩甚,欲得冷飲,惡寒,則欲處溫中,咽乾不嗜食,心痛數噫,恐悸,少氣不足,手臂寒,面赤喜笑,掌中熱而啘,目黃脇痛,喘逆身熱,狂悲狂笑,嘔血吐血,振寒上氣,遺溺失音,心性癡呆,健忘,心積伏梁,大小人五癇。 神門 【針灸大成】東垣曰:胃氣下溜,五臟氣皆亂,其為病互相出見,氣在於心者,取之手少陰之俞神門,同精導氣,以復其本位。靈樞經曰:少陰無俞,心不病乎其外,經病而臟不病,故獨取其經,於掌後脫骨之端,心者,五臟六腑之大主,精神之所舍,其臟堅固,邪不能容,容邪則身死。故諸邪皆在心之包絡,包絡者,心主之脈也。 參考資料 醫砭資料庫: v200602 ─ 鬼藥子編 圖片來源:網路資料 * * 中華針灸醫學會古籍讀書會 時間:101-11-21 地點:中華針灸醫學會會議室 導讀者:中國附醫針灸科 張恆偉 百症賦 原文:痙病非顱息而不愈,臍風須然 谷而易醒。 一、概述 定義: 痙證是以項背強直,四肢抽搐,甚至口噤、角弓反張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種病症。本證是以症狀命名的,雖可單獨發病,但尤多併發於他病過程中。 病名: 痙,古亦稱痓。 概述 歷史沿革: 《內經》奠定了外邪致痙的理論基礎。 ?《素問·至真要大論》“諸痙項強,皆屬於濕”,首先把濕邪和痙病緊密聯繫在一起。 ? 《素問·至真要大論》“諸暴強直,皆屬於風”,說明風邪也是導致痙症的重要外感因素。 顱息 【釋名】穴近耳部,古以「耳為頭息脈會也」,故名。一說「息」為「囟」(見《針灸大全》)的傳誤,以穴近頭顱乳突囟而名。 【針灸大成】顱息 耳後間青絡脈中。銅人:灸七壯,禁針。明堂:灸三壯,針一分,不得多出血,多出血,殺人。 主耳鳴痛,喘息,小兒嘔吐涎沫,瘈瘲發癇,胸脇相引,身熱頭痛,不得臥,耳腫及膿汁。 【位置】頭部耳根後緣與耳後髮際之間,當翳風與角孫沿耳輪所連弧線的上1/3折點處。約與耳門穴相平。 臍風 小兒臍風是初生7 天內 內嬰兒出現的一種口撮唇緊、舌體強硬、吞咽障礙、口眼顏面牽引呈苦笑狀的疾病, 農村俗稱撮口風 , 該病病勢風險, 發病者治癒的極少。如見到臍邊青黑, 呼吸喘促, 汗出不止之凶症時, 必死亡。此病是由於小兒初生之時斷臍不潔, 導致風冷水濕之邪侵入臍中, 蘊滯經絡, 使氣機失暢, 營衛不得宣通, 產生內風, 筋脈拘急, 傷於督脈和肝脾, 元陽衰敗而發。 然谷 【類別】滎(火)穴。 【釋名】舟骨粗隆部稱「然骨」,穴在其下方凹陷處,故名「谷」。或釋「然」為「燃」,穴屬足少陰腎經滎(火)穴,故名。別名「龍淵」(見《針灸甲乙經》)謂有水中龍火之象,義同。 【位置】足內側緣,舟骨粗隆下方赤白肉際處,當公孫後1寸。 然谷 【針灸大成】然谷(一名龍淵) 足內踝前起大骨下陷中。一云:內踝前,在下一寸,別於足太陰之郄,足少陰腎脈所溜,為滎水。銅人:灸三壯,針三分,留五呼,不宜見血,令人立飢欲食,刺足下布絡中脈,血不出為腫。 主咽內腫,不能內唾,時不能出唾,心恐懼,如人將捕,涎出喘呼少氣,足跗踵,不得履地,寒疝小腹脹,上搶胸脇,欬唾血,喉痺,淋瀝白濁,胻痠不能久立,足一寒一熱,舌縱煩滿,消渴自汗,盜汗出,痿厥,洞泄,心痛如錐刺,墜墮惡血,留內腹中,男子精泄,婦人無子,陰挺出,月事不調,陰痿,初生小兒,臍風口噤。 百症賦 委陽、天池,腋腫針而速散。 委陽 【類別】三焦下合穴。《靈樞?邪氣藏府病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