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源化学物的脂溶性.ppt

  1. 1、本文档共10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外源化学物的脂溶性

四、其他途径: 静脉注射; 腹腔注射; 皮下注射; 肌肉注射。 第三节 分布 分布是化学毒物通过吸收进入血液或其它体液后,随着血液或淋巴液的流动分散到全身各组织细胞的过程。 促进分布的两个因素:组织血流量和与器官的亲和力; 限制分布的两个因素:贮存库和屏障作用。 * * 1.不易通过细胞膜的,分布受限,仅存在 血液中; 2.能迅速通过细胞膜的,分布全身; 3.某些能与蛋白结合、主动转运或高脂溶 性,在机体某部位蓄积。 化学物分布后的结局 * 一、贮存库及其意义 外源化学物在某些器官组织蓄积而浓度较高,但未对这些器官组织产生明显的毒作用,称为贮存库。 意义:① 减少到达靶器官的量,避免急性中毒;② 缓释游离型化学毒物,形成或增加慢性毒性。 蓄积(accumulation) :化学毒物的吸收速度超过代谢与排泄的速度,以相对较高的浓度富集于某些组织器官的现象。 贮存库的类型: 血浆蛋白; 肝和肾; 脂肪组织; 骨骼组织。 * * 1、血浆蛋白作为贮存库 结合后的化学毒物由于分子量增大,不能跨膜转运,暂无生物效应,不被代谢排泄,可延缓消除过程和延长化学毒物的毒作用。 * 血浆中各种蛋白均有结合其他化学物质的功能,尤其是清蛋白的结合量最高。 不同的外源化学物与血浆蛋白质结合的量不同,如安替比林不结合,丙烯巴比妥结合 50%,杀虫剂狄氏剂结合99%。暂时贮存库 * * 化学毒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可降低血游离型化学毒物浓度,此可能增加胃肠道或肾小管与血液的浓度梯度,增加从胃肠道或肾小管向血液的扩散。 化学毒物与血浆蛋白结合是可逆的,与血浆中游离型化学毒物形成动态平衡。游离型化学毒物转运到靶部位产生毒作用,游离型化学毒物浓度与毒作用强度相关。 * * * 不同的化学毒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是有竞争性的,结合力更强的化学毒物可取代已被结合的化学毒物,使之成为游离态而显示毒性。 例如DDE(DDT的代谢产物)能竞争性置换已与清蛋白结合的胆红素,使其在血中游离出现黄疸。 * * * 2、肝和肾作为贮存库 如肝细胞中有一种配体蛋白能和许多有机酸结合,而且还能与一些有机阴离子、偶氮染料致癌物和皮质类固醇结合,使这些物质进入肝脏。 这些组织细胞中含有一些特殊的结合蛋白 * 肝和肾具有与许多外源化学物结合的能力。 * * 肝、肾还有一种可诱导蛋白即金属硫蛋白能与镉、汞、锌及铅结合。 肝、肾既是一些外来外源化学物贮存的场所,又是体内有毒物质转化和排泄的重要器官。 如铅单次染毒后仅30min,肝脏中铅的浓度就比血浆中浓度高出50倍。 * 三、膜动转运 定义:颗粒物和大分子物质的转运常伴有膜的运动,包括吞噬作用和胞吐。 * 吞噬作用:又称为入胞或胞饮。一些固态颗粒和某些液态蛋白或大分子物质与细胞膜接触后,可改变膜的表面张力,引起外包或内凹,将异物包围进入细胞。这种转运方式称为吞噬作用。 * 胞饮 * 某些大分子物质通过胞吐从细胞内转运到细胞外。 * * 外源化学物穿越生物膜方式表 转运对象 转运条件 转运特点 被 动 转 运 简单扩散 脂溶性化学毒物 大多数化学毒物 高浓度到低浓度; 具有脂溶性。 不需载体 不耗能量 滤过 亲水较小分子(200-60000) 如氨基酸、葡萄糖等大多数较小分子 生物膜上存在较大孔径(约4nm) 穿越特殊部位(毛细血管、肾小球) 随水穿行 水溶扩散 亲水小分子(小于100)及一些气体分子 如乙醇、尿素、乳酸/O2、CO2 高浓度到低浓度 膜孔小(约0.4nm) 随水穿行 促进扩散/ 载体/易化 亲水分子(大于100)如葡萄糖的体内转运 高浓度到低浓度; 需要载体 不耗能量 外源化学物穿越生物膜方式表 转运对象 转运条件 转运特点 主 动 转 运 外源化学物质的主要排泄方式 糖类、氨基酸、核酸、无机盐等肠道吸收进入血液 葡萄糖、氨基酸肾小管重新吸收 ①可以逆浓度梯度转运; ②需要载体; ①消耗能量; ②载体对毒物具有选择性; ③转运量有一定极限、存在竞争性抑制 膜 动 转 运 入胞 颗粒物、大分子物质、液滴 如细菌、病毒、异物、血浆中的脂蛋白颗粒及大分子营养物质 进入细胞 胞吐 某些大分子物质 转出细胞 第二节 吸收 吸收:外源化学物从接触部位的生物膜转运至血循环的过程。 主要的吸收部位是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染毒途径还有注射方式,包括皮下注射、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等。 外源化学物质多数为被动吸收 首过效应first-pass effect 指经胃肠道吸收的化学物质,经门静脉系统首先进入肝脏,进行生物转化后,再进入体循环,这种未到体循环就被肝脏代谢和排泄的现象为首过效应。

文档评论(0)

dlmu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