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对比研究看计算教学情境的双重意义.doc

从一个对比研究看计算教学情境的双重意义.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一个对比研究看计算教学情境的双重意义

从一个对比研究看计算教学情境的双重意义 杭州天地实验小学 叶莎 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实施以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情境设计的研究在不断深入。在计算教学中,人们通常会设计一个现实的情境,提出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进行计算,就得到一个计算的算式,进而就是研究如何进行计算。在这个过程中,情境的重要目的就是为了引出一个算式,在研究怎样计算时,情境就不再有用。当学生在研究计算方法时,如果有情境的帮助,是否会对学生的研究算法提供帮助呢?也就是说,我们创设的情境是不是可以做到双重意义,一方面能让学生从一个现实的情境中抽象出一个算式;另一个方面这个情境又能进一步帮助学生研究算法呢?笔者选择了《新数学读本》(由现代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中心编)第二册“二十以内退位减法”,在教学这一内容时,创设了不同的情境,对不同情境下的教学情况进行了对比研究。本文试图阐述对比研究的过程与研究的结论。 二、研究的过程 研究的基本过程是选择两个教学班,在教学“二十以内退位减法”以前,就对这两个班的学生进行前测和个别访谈;然后实施课堂教学;课后再对学生进行后测和个别访谈,前测、后测与访谈主要是了解学生对于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不同情境下学生学习的差异。课前与课后的个别访谈选择了同一批学生。 (一)前测与访谈 前测内容是“二十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口算题,一共出35题,要求学生三分钟内完成访谈的内容与提纲是:(1)让访谈的学生先做12-5=?然后问:你是怎么想的?(2)让访谈的学生先做15-8=?然后问:你是怎么想的?还有不同的算法吗?如果有,再写一写。访谈选取了不同水平的学生每班9个(A等生3名,B等生3名,C等生3名) 教学内容为“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四个环节,分别是引入、新授、练习、拓展。甲班和乙班都通过这四个环节完成教学任务,只是情境的创设有差异,甲班采用的情景是不但能得出“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式,而且这个情境还会学生解决20以内退位减法的问题进一步提供帮助。而乙班采用的是一个情境图,只要学生能从情境中列出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式即可。 在整个教学设计过程中,为了比较不同情境下教学的差异,我们尽可能控制其它的一些因素,除变量是不同的情境以外,两个教学过程以及都一样。 (1)甲班的情境设计 出示问题:下图中有13只杯子,从中拿出6只,还剩多少只? 13个杯子是怎么放的,然后问:要求拿走6个杯子,还剩几个?你能列出算式吗?让学生列出13-6=?教师进一步引导:要拿出的6个杯子可以怎么拿呢?当学生说可以先把下面的3个拿走,再从上面10个拿走3个,老师根据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用图形进行动态情境演示,然后用算式表示13-6=13-3-3=10-3=7,(这种计算方法我们通常叫“平十法”)。如图: 10个中拿走6个时,老师在学生说理的同时,进行动态情境演示,并用算式表示13-6=10-6+3=4+3=7,(这种计算方法我们通常叫“破十法”)。如图: 出示图 让学生观察,有13个苹果,吃掉了6个,还剩几个?你能列13减6可以先减3再减3,用算式表示13-6=13-3-3(平十法);还可以从10直接减去3,再加上3,用算式表示13-3+3(破十法)。 (1)甲班的的学生能够根据形象、直观的演示情境,大部分学生能较快地说出“平十法”,比较熟练的说出算理;又通过直观的情境演示,学生能够正确理解“破十法”,较流利的说出算理;第三种“想加做减”的方法,不少学生在上课前就会做,在本节课得到了更加进一步的巩固,单纯从课上看,有不少学生原来不知道退位减法有这么多的计算方法,而现在知道计算方法可以是多样的;优秀的学生还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选择优化的方法进行计算,如在教师教学“破十法”后,有的学生就提出来了,“可以用补数的方法来计算,比如13-6=7,我们可以这样想:6的补数是4,只要4加上3就等于7了,这样又快又简单”。 a、因为7+7=14,所以14-1=13,那么7+6=13。 B、把13看成12,12分成6和6,所以6+1=7。 C、因为13-7=6,所以13-6=7。 (一)课堂教学即时反馈有差异 从甲班、乙班课堂教学上反应出学生的思维都很活跃,算法多样化也能充分的体现出来。但在帮助学生思维过程中,理解算理,情境的演示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甲班的学生能正确计算并能比较简练的说清 “平十法”和“破十法” 的算理,而乙班的学生,虽然能接受“平十法”和“破十法”的算理,但理解程度不深,表现在多数学生说不清算理 。 1、前测分析 从前测的情况看,甲班和乙班的学生无论是计算的方法,还是计算的正确率差距不大。甲班的正确率71·98%;乙班的正确率是70·27%。 9名学

文档评论(0)

ailuojue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